<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生的长度或许无法由自己把控,宽度却可以任人随心拓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的含义让我越来越认同,因为我发现,在宽度的拓展中我们常会有精彩纷呈的偶遇和惊喜,也会邂逅生命里的平凡里的归属,它们一样地真实地展现着生命的纯真和美好。</p><p class="ql-block">10月,国庆过后,炎热的初秋里,我们一家随着先生的姐姐、姐夫一起去了姐夫的老家~高邮,<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苏有着烟花三月里无尽华美的扬州,而由之代管的市级小城~高邮,却极其低调不为人深知,但其实高邮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县城,其建城史可追溯至224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六年就在此设县了。</span></p><p class="ql-block">进入高邮的地界,满目皆是农田,江苏多平原,农业发达,碧绿的稻田刚刚染上一抹初熟的亮黄,姐夫开始兴奋起来,娓娓诉说着幼年时代的故乡里的记忆,亮晶晶的眼神里满是对故土的依恋。</p><p class="ql-block">在姐夫的指引下,我们的车驶入一条田间的小路,一个精瘦黝黑的乡下汉子,微笑着站在田头,原来姐夫是带我们来这里看南瓜地的,那汉子是姐夫的表侄,这片南瓜地的主人,寒暄过后,谈笑聊天间我们了解到,这片田地里产的南瓜是大闸蟹的优质蟹粮,定向供应给蟹农,已经成为了产业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远望宽广的田头,一堆堆刚刚收下的南瓜整齐地堆放着,仿佛是这片土地对勤劳和智慧的耕耘者最丰硕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从南瓜地出发,姐夫带着我们去了他的表哥家,车子在农村小路旁的一幢平房前停下,迎着我们的是姐夫的表侄子,表侄女,乡下的亲戚来往关系单纯,是亲就要往来,谁家来客一聚就是一大桌人,我们被迎进屋,只一层的平房里是前后通透的一堂两室,住着姐夫的表哥表嫂两位老人,房后有一个偌大的院子,水泥地面被扫得干干净净,摊晒着几大盘毛豆,院门外就是一条流动的小河,河边树影婆娑,绿植葱茏,碧绿的河水下似有隐约浮动的鱼儿,在这里可以钓鱼寻趣,更可以闲情散步,乡下的生活太可以了。</p><p class="ql-block">正对着院子的一大片菜地里种植着油绿的蔬菜,姐姐见了高兴起来,嚷着让我和她一块儿去拔菜,要在中午吃上田间那新鲜的绿色,我们拔了菜,拿到厨房的水斗里清洗。</p><p class="ql-block">表嫂正在厨房里用柴火炉子烧着菜,我对苏北的农村依旧用着柴火感到新奇,这和周边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太阳能板似乎形成着鲜明的对比,又好像有着同样源自天地馈赠的质朴。</p><p class="ql-block">表嫂七十多岁,清瘦却精神瞿烁,一个人照料着中风的表哥。她浅笑轻言,默默忙碌着,不久就将一桌家常的菜做好了。八仙桌上,挨挨挤挤地坐着满满一桌的亲朋挚友,他们说的都是苏北方言,因为我的祖母是扬州人,讲着和他们几乎一样的话,所以我不但听得懂,还觉得那语言非常的亲切。</p><p class="ql-block">因为人太多,表嫂和她的女儿都没上桌,再过去,苏北一带男尊女卑的风气非常盛行 ,待客时都是男人在先,女人不会上桌的,虽然表嫂的女儿在上海经营饭店和美容院多年,但回到故里,却依旧谦逊地让客人先上桌吃饭。</p><p class="ql-block">桌上摆着高邮的特色菜红烧鹅,红烧猪肉,红烧猪脚,盐水猪头肉,盐水鹅杂……烧的酥烂的红烧鹅和红烧猪肉浸透着酱油和糖的完美结合,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祖母一代做的饭菜的回忆里,格外温暖,格外香浓。但我们最喜爱的却是从菜地里现拔现炒的青菜和韭菜,和着绿绿的菜叶溶进味蕾的是露水和风的清香,入口糯而清爽。</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籍虽在扬州,但从我的父亲到我都已经是生于沪长于沪的人了,事实上扬州已称不得故乡了,但在今日今时的高邮乡下,我不仅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反而倍感亲切,或许在这里,我骨子里的基因正在找到生命起源地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别了表哥表嫂一众亲朋,前往高邮市区而去。</p><p class="ql-block">高邮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邮”命名的城市,其名字的由来与古代的邮驿制度密切相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邮地名中的“邮”字与今日的邮局有着同样的含义,而“邮”就是高邮之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span>邮名字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公元前223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王嬴政灭楚,在此筑高台、置邮亭,取名秦邮、盂城。秦</span>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实行“置邮而传命”“筑高台置邮亭”的政策,这标志着邮驿制度的建立。在古运河之滨,因此诞生了一个新地名——高邮。<span style="font-size:18px;">邮驿制度是中国古代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系统,邮驿的设立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高效,而高邮也成为了邮驿的重要站点。</span></p><p class="ql-block">高邮市中心有一座文化景点~盂城驿,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驿站,现在已经属于国家4A级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走进盂城驿,这里仍然保留着当时的建筑布局。修缮一新的盂城驿内,我们一一参观了前后厅、鼓楼、牌坊、秦邮亭、马房等复建文物,看着重现眼前的高邮悠久的邮驿史,思绪也在古今间不断徘徊,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高邮的邮驿制度在历史的变更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元朝开设驿站后,至明代形成了集驿站、递运所和急递铺于一体的邮传系统,一直延续到清代。高邮的邮驿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彼时在高邮城南门大街外兴建的驿站“盂城驿”,是水陆兼备的中上等水马驿,担负着南北漕运的任务,运送盐铁和粮食。</p><p class="ql-block">古时的扬州是南上北下、西进东出的航运重镇。除盂城驿外,扬州境内还设有5处驿站,它们一同串联起了南、北两京之间的运输大动脉。各大驿站商贾如织,来往船只络绎不绝,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所处的南门大街,是一条古建筑保留完好的文化古街,除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盂城驿之外还有多处如邮票博物馆等文化参观场所,今天正处在国庆长假期间,走在古朴的石板小路上,眼见的是被彩灯映照的通明的古街,盛装表演的女孩在乐声里起舞弄清影,翩然的舞姿让人们驻足而观,节日氛围的热浪正一波又一波地被点燃,将本应清幽的古街喧染地异常热烈。</span></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美的月光里,如此人文古韵皆具的地方,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舞动了起来,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热烈的高邮之夜之中!</p> <p class="ql-block">高邮的市区,市集兴隆,商业发达,但却鲜见高楼群立,哪怕灯火辉煌的夜市也多开在二三层高的小楼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晚饭安排在北海广场附近的老灶台饭店,这是一家颇具人气的经营高邮本地菜的饭店。饭店里顾客盈门,人生鼎沸,入桌后,菜很快上来了,橙黄的草鸡汤里煮着饼子是苏北菜普遍的做法,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汪豆腐和着猪油渣的浓郁,蒲包肉鲜香鲜香的。苏北的豆制品是出名的,浓郁的豆腐衣蘸上鲜酱油,一口咬下满嘴都是黄豆的香气,饮料是饭店赠送的鲜豆浆,倒在杯里抿上一口,醇厚甘甜,浓郁的豆香迅速蔓延开来。来了苏北,长鱼(黄鳝)是必吃的,这儿的做法哪怕配上洋葱爆炒依旧要浓油赤酱白糖来调和,接下来缸豆饼,赤豆圆子……地地道道淮扬菜做法,实在又入味的每一道菜点,吃来特别舒心又温暖。啊!难忘的淮扬菜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扬州有冶春,高邮有红灯笼,延续着昨夜淮扬美食的梦,一早我们来到高邮知名的早茶店~红灯笼。</p><p class="ql-block">步入店铺,室内布局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花伞之下是戏台,让人的耳边恍惚间响起了朗朗的淮剧唱腔,曲径回廊间不乏小桥,池塘,绿植的意境,这份雅致还真不亚于扬州的冶春呢。</p><p class="ql-block">姐夫给我们点了阳春面,瓷碗里满满的细面条下是虾子酱油和猪油,趁着热气叉拌均匀,一口咬下是面香的满足和油香的浸润。在长期的农耕年代里,丰足的油面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但对于丰衣足食的我们来说量就有些大了。姐夫盛情地点了各式的面点,个个都是形大馅足,应和着苏北人大方实在的个性,蟹黄包里肉馅和蟹黄蟹肉被浓油赤酱白糖完美调和成了极致的美味,菜包里的一抹青色里镶嵌着细致的河虾仁,入口清甜,是今晨早餐里的一道靓丽美景 ……</p><p class="ql-block">更多的蒸饺和烧麦,我们实在是吃不下了,留待下次再品味吧!</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早茶的附近市集密集,人流不息,再往前走,一栋别具特色,清幽雅致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那是汪曾祺先生的纪念馆。高邮不乏文化名人,有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之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观~秦少游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而现代的汪曾祺更是高邮人的骄傲,笔下的高邮充满烟火气,《端午的鸭蛋》《大淖记事》等作品将运河风光、市井生活凝练成文学经典,塑造了高邮独特的文化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汪曾祺先生笔下的</span>早茶文化里以当地早餐的烫干丝、五丁包、千层油糕为特色,他写道“故乡的食物,是思乡的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纪念馆,这里是2020年开放的,纪念馆以“书稿”为设计意象,设11个展厅,复原北京书房场景,陈列手稿、藏书及“汪味菜谱”等实物。</p><p class="ql-block">有人赞汪曾祺先生:他如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议地占据着独特永恒,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获得读者永久怀念的作家是真正幸福的。</p><p class="ql-block">细细品先生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和散文为主,作品所写皆来源生活的所见所处,有着可贵的真实,用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描述出飘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文字,作品皆朴素简练,不拘格式,读来易解灵动,温润可心,让我们看见了先生那真我,真性情,真境界下的纯真无邪,心地淡泊 ,对世事的达观与超脱之心。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他的《端午的鸭蛋》,使高邮的双黄蛋成了地理标志产品,在他的文中“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成为了许多人经典的味觉记忆。</p><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了纪念馆,感觉到高邮人以汪曾祺为傲或许并非仅仅因为汪先生的文学成就,更多的原因是汪先生作为高邮人,他的作品里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乡土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并将之溶进自己的文学艺术里成为了永恒,让无数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高邮这个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纪念馆,我们开车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前,如今的高邮大运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京杭大运河高邮段,</span>建有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扬州港的分港区的高邮港,规划有城北、城南两个作业区,城北作业区岸线规划布局18个2000吨级泊位,预计2035年吞吐量可达1400万吨,并努力向着绿色现代示范区推进,现代的高邮依旧依托着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通过江河联运服务着地方的经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邮大运河段北起界首镇永安村,南至车逻镇上庄村,全长约43.6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史称“运河之祖”。其前身为公元前5世纪吴国开凿的邗沟高邮段,历经宋至明清三代河湖分离工程(如筑堤、疏浚),逐步形成独立河道;1956年京杭运河裁弯取直后,废弃原河道形成“二河三堤”景观(现代运河、明清故道与高邮湖并行)。</p><p class="ql-block">我们下车来 ,这里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此道北起界首四里铺,南至石工头,全长26.5公里,现存无水干河及块石护坡,集中体现运河从湖道向河道的演变过程,是河湖关系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还有两处遗产分别是淮扬运河主线高邮段,也是古邗沟的直接延续,以及我们昨天已经参观过的盂城驿。</p> <p class="ql-block">运河故道沿线还分布着一座镇国寺,如果你在夜间行走于运河沿岸,河水中央灯火通明的镇国寺和高高耸立的寺塔在黑夜里格外显目,是运河夜景里最迷人的一景,寺庙里神圣耀眼的光芒普照着这里的一方水土,护佑着四方的生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唯一建于运河之上的镇国寺,它被建造于高邮市京杭大运河段之上,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实属龙地啊!镇国寺有“运河佛城”之称,始建于874年,据史记载唐懿宗的弟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并赐与“举直禅师”称号。后禅师在镇国寺圆寂 ,舍利子藏于镇国塔之中。</p><p class="ql-block">我们从河上的廊道进入寺中,迎面一尊高耸入云的观音金光烨烨,华光四溢,佛法无边,我们不由自主匍匐在佛的脚下祈祷平安。</p><p class="ql-block">建国后,治理运河河道之期,因周恩来总理的批示,镇国寺得以在原址上保留下来,成为今日高邮运河遗址一景和护佑一方的神圣寄托。</p> <p class="ql-block">与运河平行的是高邮湖,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那是一汪平静清澈的大湖,一方水土养着一方物产,高邮特产的鹅肉,鸭蛋,均出自这水的滋养,连高端羽绒服品牌商波士顿也把生产基地搬来了高邮。</p><p class="ql-block">我们来高邮湖是为了那盛传的西堤日落。</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日落时间是17:39,还没到点呢,高邮湖的西堤上已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极目而去,宽阔的水面微波荡漾,浩浩汤汤,橘红而艳丽的太阳悬挂在湖水之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的云有点厚,遮住了她本应华丽四射的光芒,只在湖面上留下一长串迷蒙的橙色光影,染红了漾荡着的麟麟水波,几</span>只扬了帆的船只浮荡在水面,远远望去仿佛一幅静止的画。一艘<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艇由远至近,从湖上划过,划痕在平静的画面里留下生动的一抹,</span>呼应着此时的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太阳越落越低,最后橙色的太阳变成了一轮美丽的嫣红沉入了高邮湖的梦塌,此时此景,虽未见到传闻里“咸蛋黄”似的金光灿烂,却多了一份朦胧的意境,足够唯美,让人沉醉。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契合,今日所得所遇所见是那样的悦目动情,相信这已是上天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日落是高邮湖给予你视觉里的一份厚礼,相信高邮湖的老鹅做成的汤就是给予每个来此小城的人的一帖心灵良药。</p><p class="ql-block">晚间,姐夫带着我们来到一家位于街道上不是特别显眼位置的餐馆,这是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鹅汤店。鹅是高邮的特产,源自高邮湖的馈赠,跟着高邮人~姐夫大人一起旅游,今天的晚餐我们真可谓踏准了来高邮吃美食的节奏。一行人坐下后不多久,老板娘端上来大大的一锅鹅汤,装在普通铝锅里的汤汁浓郁醇厚,飘着浓浓的肉香,让我们顷刻间就迫不及待了。</p><p class="ql-block">我盛了鹅汤,来上一口,只有一种味道~醇正的鹅汤的鲜,不膻不腥,入口甘甜,让人欲罢不能,烧的酥烂的鹅肉,充斥着我们的味蕾,熨慰着我们的肠胃,氤氲的烟气里,满满一锅的鹅肉,配以嫩嫩的鹅血,粉条,蔬菜等,这敦实的量足以满足这个桌上的每一个人在今夜的等待,高邮的老鹅汤确实值得一尝,我想自己今夜的梦里必定会带着那鹅肉的鲜香吧!</p> <p class="ql-block">在高邮40公里开外有一个同属扬州管辖的小县城~江都。</p><p class="ql-block">来高邮的第三天的早晨,我们去了江都,江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县城,在丁火镇有一座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知名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朴园的主人是中朴集团的朱林先生,他凭着对园林的热爱,和回馈社会,热衷公益的情怀,斥资15亿元打造了这片占地1000余亩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朴园的核心景观是拥有全国最大的朴树基地(5000余棵),亦含有质朴,朴实,返璞归真之义。园主人也是寄情于此,以“朴”明志,寓意像朴树一样顽强,努力生长,默默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圓至今已有16年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步入朴园,入目的古朴徽派廊桥、青砖透景墙,被各种精心栽培,完美穿插的植被,水景,鲜花烘托或点缀着。</p> <p class="ql-block">向天而长的竹子穿过廊顶的穹洞,浑然天成地成了别致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通透的镂空墙洞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重设立的圆型拱门、窗户、围墙都是拍照的好地方,在光影交错间景</span>中有我,我中有景,惊叹园林设计者的创意之妙,布局之巧。</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景里,眼前有雅园里传来的嬉声浅谈,有荷塘里呼之欲出的嫣红粉黄,有长瀑飞溅中喋喋不休的合唱……园林之雅,之美,之趣在此彰显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喜的是园林里竟然设了一处咖啡角,游园的闲情与咖啡的浓香合二为一之时,必然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走入园林深处,石桥,池塘,亭台,山洞,假山,巧妙迂回,完美衔接,意境深远,植被葱茏,被精心培植巧塑造型,目及之处,无一不美,美景里又内涵着深意,这情景交融之处,真是一方人间的桃园世界啊!</p> <p class="ql-block">我最爱的是东门处的一大片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里穿插着蜿蜒的廊桥,联想在盛夏的六月,款款行于水上的荷香艳舞之中,心情会是多么翩然而动啊!荷塘边有茶室,一席藤椅,一缕茶香,此刻只愿时光停滞 ,岁月不前……</p> <p class="ql-block">园里的镇园之宝是1200年树龄的紫薇古树“地龙”,估值达8500万元。</p><p class="ql-block">古老的紫薇花,至今依旧繁华似锦,每年6到9月的长长花期里,艳红的花朵依旧将古老的生命炫染地如火如荼,让人赞叹。</p><p class="ql-block">古树因体型像卧龙而得名,树冠高高翘起像龙首,躯干像龙身,裸露的根系像龙爪,虽历经风雨的洗礼,却依旧枝繁叶茂,生长良好,是我国唯一一棵不可复制的“地龙”。</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地龙”兼具神,色,名,贵的魅力,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起来欣赏和拍摄。</p> <p class="ql-block">与“地龙”呼应的是园内的人造景点“聚宝盆”,寓意深刻,让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走出朴园,心被装的满满的,步履却慢了下来,园林的主人和设计建造者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完美地赋予了这座园林,让这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无尽的美感,真心为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博大胸怀点赞!</p> <p class="ql-block">江都还有一个邵伯古镇,我们去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体验一段不为人知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不远处有一座典雅的园林~斗野园,里面留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轼等文人墨客的足迹。走到这里已走到了</span>邵伯老街上,石板的小路,古老的房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古街静谧安逸,没有一点商业化的气息,我们步入其中,轻轻地踏着脚步,生怕打扰了古街古巷的清幽美梦。</p> <p class="ql-block">古桥头上有两块石碑,上面分别标志着“中国大运河遗产标志点~邵伯古堤”和“中国大运河遗产标志点~邵伯码头”,两处历史遗迹在邵伯遥远的过去起过重要的作用,并为地方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想到,这小小的邵伯古镇,在苏北地区还是颇为知名的地方呢!</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大半天的时光,我们从江都回到高邮,找到网红的陈小五小吃部,想吃上一碗地道的高邮饺面。露天的沿街店铺简陋异常,大锅的煮面汤上烫着装在搪瓷盆里的虾子酱油和猪油调和的汤料,这就是传说里的“水上漂”,亲眼目睹一回,新奇极了,在这接地气的小城吃上一碗有滋有味接着地气的面食,让我们觉得快乐而满足。</p> <p class="ql-block">来了高邮数日,盛情,盛景,美食已让我们有些流连忘返了,今天是10月10日,我们来高邮的第四天,在高邮的过去,逢每月的10,20,30日都是赶集的日子,虽然现在我们都步入了国家制造业和商品化极度发达的年代,但在高邮的农村却依旧沿袭着这一习俗。</p><p class="ql-block">到农村赶集,对我们而言是极其新奇的,一早,我们跟着姐夫来到了他从小生活的二沟村,看看农村的赶集。</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没进入集市,就遇上了姐夫的乡亲一家,一阵亲热的寒暄之后,他们竟然送了一大堆乌骨鸡鸡蛋给我们的孩子吃,这样好的东西,这样盛的乡情,高邮人真是致情又慷慨的一方人啊!</p><p class="ql-block">集市上售卖的多是乡下的农产品,以及日常的农具和日用品,多年未见的油散子让我想起了祖母做的红糖油散子汤,黑胡椒粉是阳春面里致命的灵魂,乡下人自榨的麻油喷香扑鼻……走走看看,最后我们挑了高邮湖的麻鸭,草鸡和豆制品,让我们买上高邮的特产,带走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和姐夫的乡亲们吃一顿告别饭,成为了我们此次高邮之行最后的美好时刻。</p><p class="ql-block">餐桌上依旧摆上了猪头肉,蒲包肉,麻鸭汤等家常的菜肴,姐夫特意买了高邮湖的螃蟹,个大肉厚的母蟹包着流油的蟹黄,肉质清甜细嫩,见我们吃的赞不绝口,姐夫和他的乡亲一家开心地笑了,高邮是出美食的地方,加上高邮人的淳朴豁达的乡情,让我们收获了一段难忘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高邮湖的落日啊,是永远难忘的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