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培养统计意识 —— 南城县实验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课例研讨活动纪实

和美实小

<p class="ql-block">  在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百分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概念教学”——而是以百分数为载体,搭建“数据感知→分析对比→统计应用”的思维链条,让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时,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统计意识,为后续数据分析与推断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由王贵平老师带来的课例《百分数的认识》。</p> 情境启思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王老师以真实情境(足球比赛中罚点球)导入,用真实问题(派谁去罚点球?)引领探究,将抽象的百分数转化为“比较球员技术水平”的真实需求,用真应用回归数学本质。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推断中,逐步学会在数据中找信息,用数据说话,感受数据的力量,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p> 数据探究 <p class="ql-block">  新授环节,王老师不是直接的灌输百分数的概念,而是通过递进式探究,让学生亲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以及必然性。</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交流中,学生不断深入感受到百分数是判断事物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便于比较,从而得出百分数是对一组数据程度的刻画。</p> <p class="ql-block">  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教学方式多样,在区分分数与百分数意义不同时,多次运用了同桌讨论,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课堂互动性良好。</p> 评课论道 <p class="ql-block">  首先,李小华副校长表示课程标准把“百分数”这一内容从“数与代数”领域调到“统计与概率”领域,跨领域的变化必然带来百分数教学的诸多变化。哪些需要变,怎么变?哪些需要保持,保持到什么程度?是这一节课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本课以真实情境(足球比赛中罚点球)导入,用真实问题(派谁去罚点球)引领探究,用真运用(生活中的百分数)回归数学本质。学生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感受数据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坚守概念意义、发展统计意义,做得很好。但是在引导学生感受百分数对随机数据的刻画与表达,体会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方面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如出示更多数据,感受随机变化,让学生对百分数解释对比,深入理解。两个量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百分数不可以超过100%,当这两个量是独立量时,可以超过100%。在教学中放慢脚步,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分数所传递的信息。感受百分数作为一个统计量对随机现象的表述。</p> <p class="ql-block">  其他老师也各抒己见,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情境导入自然贴切,以“点球选派谁”这一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二是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统一分母为100”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亲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促进意义建构。</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王老师师能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强化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与应用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同时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可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数关系”本质的强化,并在练习设计中适当增加开放性任务,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p> 研思致远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终点,不是记住百分数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带着“统计思维”走出课堂。当遇到“就业率”,“增长率”,“发芽率”,“成活率”等时,能主动思考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这些数据怎么得来的?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以一节《百分数的认识》为起点,让核心素养落地,让统计意识扎根,才是数学教学的长远价值。</p> <p class="ql-block">校训: 厚德 优学 励志 强身</p><p class="ql-block">校风: 文明 勤奋 朴实 健美</p><p class="ql-block">教风: 严谨 求实 创新 乐业</p><p class="ql-block">学风: 乐学 勤学 会学 博学</p><p class="ql-block">图文: 余安安</p><p class="ql-block">一审一校: 邹艳丽</p><p class="ql-block">二审二校: 李小华</p><p class="ql-block">三审三校: 余丽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