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困境:“成长地图”解难题  <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温溪镇港头幼儿园组织开展初始问题网络图赋能项目活动实施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p><p class="ql-block">        培训指出,当前幼儿项目活动中,驱动性提问存在针对性不足、深度把控失衡及与主题脱节等共性问题,制约了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初始问题网络图作为科学的教育工具,可系统梳理问题逻辑、可视化呈现儿童思维轨迹,为教师精准把握提问方向、搭建幼儿探究支架提供关键支撑,对提升项目活动质量、落实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p>  转模式:儿童成探究提问主体  <p class="ql-block">  初始问题网络图的引入,推动课堂教学从“教师主导”向“儿童主体”转变。教师通过倾听幼儿提出的“树叶为什么会掉”“船为什么能前进”等真实问题,将这些疑问转化为探究的起点和动力。例如,在造船项目中,教师以“黏土成团会沉、成碗状能浮”的现象切入,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激发探究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p>  筑路径:三阶策略让问题精准  <p class="ql-block">  预设问题的关键在于“准”,既要贴合儿童的认知节奏,又要紧扣项目的目标脉络。初始问题网络图通过三大策略,构建起一条有温度的探究路径:锚定幼儿已有经验,从熟悉生活情境如“飞蛾绕灯飞”激发好奇;关联核心材料,如“粗细毛线哪个暖”让探究扎根实物;紧扣主题目标,借布鲁姆理论设计阶梯问题,如造船项目从材料选择到承载量的递进提问。</p>  育思维:幼儿探究的“造桥者”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智慧是为幼儿架设未知之桥,初始问题网络图便是“造桥”工具。每个稚嫩问题都藏着思维种子,教师应做耐心“造桥者”,从倾听问题开始,助力幼儿探索辽阔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叶艳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邵晓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审:徐月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朱媛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