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压垮帝国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制度之殇的替罪羊?

扬帆远航

<p class="ql-block">昵称:扬帆远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2186231</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谈及秦朝二世而亡,赵高是绕不开的人物。在传统史观里,他被钉在“罪魁祸首”的耻辱柱上。然而,将帝国崩塌的罪责全归于一人,或许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赵高更像精准找到帝国命门并给予致命一击的“癌细胞”,其滋生与扩散离不开秦朝政治肌体本身的病灶。</p> <p class="ql-block">一、赵高之恶:“加速器”与“执行者’</p><p class="ql-block">赵高的个人行为对秦朝速亡负有直接、关键的责任,其罪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1.沙丘之谋,动摇国本:赵高作为秦始皇亲近宦官,抓住李斯对权力失落的恐惧,合谋篡改遗诏,逼死长子扶苏,拥立昏庸的胡亥。这一举动篡改了帝国继承秩序,断绝了秦朝走向仁政缓和的可能,为赵高独揽大权铺平道路。</p> <p class="ql-block">2. 铲除异己,瓦解统治基石:上台后,赵高编造罪名,大肆诛杀皇室宗亲与朝廷重臣,如蒙恬、蒙毅兄弟。这场血腥清洗使朝堂忠良殆尽、人人自危,严重破坏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让帝国统治核心从内部瓦解。</p><p class="ql-block">3. 指鹿为马,摧毁政治伦理:“指鹿为马”事件不仅测试群臣忠诚,更是对事实、真理和法度的公然践踏,标志着秦朝政治生态从“以法为教”堕落为权谋与恐怖统治,是非标准以赵高个人意志为转移。</p> <p class="ql-block">4.蒙蔽二世,隔绝君听:赵高将秦二世胡亥困于深宫,用酒色享乐包围他,隔绝不利消息,使胡亥沦为傀儡。皇帝与现实脱节,导致民变时中央政权反应迟钝,最终无法挽回局面。</p><p class="ql-block">5.逼死李斯,自毁长城:李斯是帝国制度主要设计者,虽与赵高合谋,但仍是维持朝廷运转的重要支柱。赵高罗织罪名处死李斯,拆毁了帝国最后的行政支柱,使国家陷入无序状态。</p><p class="ql-block">赵高精准利用制度漏洞和人性弱点,系统地摧毁了秦帝国的统治架构,说他是秦二世而亡的“直接操盘手”和“罪魁祸首”毫不为过。一</p> <p class="ql-block">二、赵高现象滋生的土壤--秦制的结构性缺陷</p><p class="ql-block">将视角拉远,会发现赵高的出现和得势是秦朝政治制度内在缺陷的必然产物。</p><p class="ql-block">1.绝对皇权下的权力真空: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将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虽在雄主手中效率高,但一旦皇帝昏庸或幼弱,权力便会迅速出现真空。胡亥的昏聩无能,为赵高窃取最高权力提供了机会,绝对皇权制度创造了“赵高”得以生存的生态位。</p><p class="ql-block">2.严刑峻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秦朝“弃仁恩而重刑罚”的治国理念,在社会底层积累了巨大怨恨。徭役无度、刑徒遍地,陈胜吴广起义时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赵高的倒行逆施是在已布满干柴的社会上又浇了一层油,但点燃大火的火种并非由他一人埋下。</p> <p class="ql-block">3.“法家”工具的异化:秦朝以法家立国,后期法律从“治国的准绳”异化为“驭民的工具”和“权斗的武器”。赵高玩弄法律,用法律条文罗织罪名铲除异己,说明缺乏道德约束和权力制衡的“法治”易沦为暴政的帮凶。</p><p class="ql-block">4.继承制度的风险:秦始皇未及早明确并稳固继承人,巡游途中猝然离世,给政治阴谋留下空间。沙丘之变的成功,暴露了秦朝在权力交接机制上的脆弱性。</p><p class="ql-block">秦朝的灭亡是一场“系统性故障”,既是顶层设计(皇帝昏聩、权臣乱政)的失败,也是中层执行(官吏系统被破坏)的瘫痪,更是底层基础(社会矛盾总爆发)的崩塌。赵高正是在系统最脆弱的时刻,出现在关键位置上的破坏者。</p> <p class="ql-block">三、历史的审判:“元凶”还是“替罪羊”?</p><p class="ql-block">赵高是秦朝二世而亡的“直接罪人”和“关键加速者”,但并非唯一的、根本的“罪魁祸首”。将他视为“元凶”,是传统史观下“个人史观”的体现,将复杂历史简化为善恶忠奸的道德剧。</p><p class="ql-block">历史的真相更残酷,一个王朝的崩溃是其内在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结果。赵高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骆驼身上早已背负千斤重担,包括秦始皇时代积累的沉重徭役、严苛刑法、紧绷的社会关系以及有重大缺陷的政治制度。赵高的行为只是让这一切以最猛烈、最迅速的方式爆发出来。</p><p class="ql-block">他或许是一个完美的“替罪羊”,承担了后世对秦朝暴政的大部分指责,让制度的创立者秦始皇和秦制度本身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深入剖析赵高现象,我们更应警醒:任何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力、忽视民生只知压榨的统治、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的制度,都可能孕育出属于自己的“赵高”,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结局。这,才是秦朝速亡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七律·叹赵高》</p><p class="ql-block">沙丘谋变种祸殃,指鹿欺天乱纪纲。</p><p class="ql-block">逼死扶苏倾国祚,诛屠蒙氏裂朝堂。</p><p class="ql-block">权阉巧借刑名弊,苛政终催楚火狂。</p><p class="ql-block">若论秦亡谁首罪,制殇深处隐苍黄。</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5日子时脱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