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扬州观音山,旧称功德山,位于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与大明寺隔壑相望。隋时这里曾是迷楼故址,传为炀帝行宫,风华早已湮没在岁月里,只留下山石草木间若有若无的旧梦。宋以后香火渐起,寺院屡建,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殿宇楼阁,如今仍错落于山势之间,与山体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观音山不高,仅三十二米,却是扬州第二地理制高点,登顶可望江淮南北,天地豁然。</p> <p class="ql-block">进山门时,天光正好穿过树梢洒在石门之上。“观音山”三个大字刻于门楣,笔力沉稳,像是把整座山的沉静都凝在了其中。两侧石狮静立,苔痕斑驳,却仍透出几分威仪。</p> <p class="ql-block">小路越走越幽,墙头爬满藤蔓,绿意顺着砖缝一路向上,像是要把整座山的呼吸都织进墙里。几位行人走在前头,身影被树影切割成片,忽隐忽现。天色微阴,云层低垂,却不压抑,反倒让整座山显得更沉静。</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处弯,忽见一座黄墙拱门,门楣上刻着“河山别”三字,笔意苍劲,令人驻足。门后是一条石砖小径,两旁灌木葱茏,枝叶交错,像是为来人悄悄掩上身后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巷道尽头,一座拱形门洞静静伫立,上悬“普陀胜境”牌匾,字迹端庄。门洞之后,隐约可见殿角飞檐,香烟若隐若现。石板路被脚步磨得光滑,映着微光,像是铺了一层薄霜。右侧墙上嵌着一扇圆窗,窗内绿意盎然,仿佛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园。</p> <p class="ql-block">寺庙依山势而建,打破对称传统,形成曲折幽深的“山寺”风格,山道陡峭蜿蜒,有“小长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圆通宝殿主殿供奉巨型观音坐像及三十二应身像,两侧配殿分列文殊、普贤、地藏菩萨,实现四大菩萨同殿朝拜。</p> <p class="ql-block">雕花木窗,窗格中央是繁复的几何纹样,四周卷草蜿蜒,如藤蔓生长,又似经文流转。窗前一盆绿植生机勃勃,叶片舒展,与古老的雕花相映成趣。这扇窗,像是山中寺院的一只眼睛,静静看着来来往往的世人,不语,却懂。</p> <p class="ql-block">扬州唐城遗址是隋炀帝南巡时建造的行宫,其前部矗立着高大的唐代城阙,后部则耸立着庑殿或延和阁。</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门道、门楣条石和千层石阶都严格遵循了唐代宫城的建筑规范,数百件出土的唐代文物依然风采不减。来扬州,唐城遗址是必打卡的古城墙之一。</p> <p class="ql-block">扬州唐城遗址为中古世纪以来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唐城遗址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1979年建立的从事对扬州唐城遗址进行保护、唐代文物征集、收藏和保管、唐代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唐衙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官的旧址上,馆内藏有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唐代扬州各类出土文物三百余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城遗址博物馆简直就是一个时光穿梭机。里面的文物能让你瞬间穿越:精致的瓷器、雕花青铜镜,都在诉说着当年扬州工匠们的逆天手艺。</p> <p class="ql-block">鉴真大师六次东渡,也是从这里起航的!</p> <p class="ql-block">“ 崔致远纪念馆 ”:中国第一所外国人纪念馆,展示崔致远生平业绩和中韩传统友谊。他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鼻祖”</p> <p class="ql-block">唐三绝碑,碑面刻有唐代吴道子所绘南朝高僧宝志像以及颜真卿书写的李白像赞诗,三大名家的诗、书、画浑然一体,故称“三绝”。原碑已经不存,此碑为明代初本和尚根据拓本重刻。</p><p class="ql-block">唐经幢,幢身高114厘米,对径约30厘米,分八面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系王勘为超度其妻彭氏七娘子,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六月二十一日建造。1976年6月,出土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唐代寺庙惠照寺遗址,为扬州迄今发现最早的重要佛教文物。</p> <p class="ql-block">唐“八角石柱”:石柱上刻有唐代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的杜佑跟清代阮元的题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