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 ‍踏上更懂自己的旅程(之二)

蓝色雨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张德芬老师的解离情绪的终极方法,七天情绪体验课的第二讲:"所有的情绪都基于两个缘由",学习她提出的这一深刻洞见,若能读懂这一逻辑,或许我们与情绪的相处方式将从此不同。</p><p class="ql-block">‍ 如何看见情绪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在上一课中说到:静心觉察自己情绪,也就是思想在身体上的反应,虽然身体发生变化,但是不知道真正的情绪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的教育理念中,有五种情绪:</p><p class="ql-block">‍ 贪、瞋、痴、慢、疑。</p><p class="ql-block">‍ 贪:我喜欢的我都要,而且是越多越好,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并不是越多就越好,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有人说人脉就是钱脉,见钱眼开就是贪,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双刃剑。</p><p class="ql-block">‍ 瞋:它和贪刚好相反,是你不想要的、不喜欢的、讨厌的、不想看到的。一点病痛就吃药,这也是瞋的一种表现,我们身体需要疼痛的,它会提醒我们有危险状态了。</p><p class="ql-block">‍ 痴:不明白、不清楚,别人讲对的,却认为是错的,别人讲错的,却认为是对的,这是心灵黑暗不明,看不清本来面目,要知道,现在的我不是将来的我.你希望身体永远健康,地位永远稳固,关系永远牢固,但是现实是会改变的。</p><p class="ql-block">‍ 慢:就是人最难过的一关,它就是傲慢,傲慢的人行为表现主要包括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拒不认错、言语轻慢、行为傲慢、好为人师、强势控制、拒不承认错误等,这些行为源于对自身的高估以及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其他人等等。其实在傲慢的背后,是一种自卑心在作怪,我们要保护自己,就要谦虚,放空自己。别人的事让别人去处理,不要去管,因为你没有能力,老天的事交老天去处理,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凡是超出自己之外的,我们是没有能力和权限去干预的。</p><p class="ql-block">‍ 疑:是不放心,在家庭里都存在,一点事情都没有,就随便猜测,随便怀疑,以至于丢失了亲情、爱情等。</p><p class="ql-block">‍ 如果被这五毒卡住了,不是做迷信,做功德就能好的,而是要去学习、化解。</p> <p class="ql-block">  在中医上也有情绪,那就是七情:</p><p class="ql-block">‍ 喜、怒、悲、思、忧、恐、惊。</p><p class="ql-block">‍ 七情和脏腑、气血、健康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喜"与心有关,虽然喜是好的,但不能过度。</p><p class="ql-block">‍ "怒"与肝脏有关,生气时就动肝气,这个气淤积在里面,就没办法发泄了,</p><p class="ql-block">‍ "悲"与肺有关,肺气一旺,肝气就平了。它们是相互制约的,过度悲伤就伤肺。</p><p class="ql-block">‍ "思"指思虑或过度思考的情绪‌,对应脾脏,适度思考属正常生理活动,但过度思虑会导致气血郁结,损伤脾胃功能。‌‌</p><p class="ql-block">‍ "忧"在中医七情中代表‌忧虑、焦虑的精神状态‌,属于负面情绪的一种。过度忧虑会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消化系统问题。 ‌</p><p class="ql-block">‍ "恐"与"惊"与肾脏有关,过度恐慌就会引起尿失禁。这就是肾脏相关。</p><p class="ql-block">‍ 七情和五脏是息息相关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所有的情绪都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正面,一个负面,它就是爱和恐惧,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标志,有多大的爱就有多大的恐惧,当一个人全是恐惧时,他是因为有爱才有恐惧,爱和恐惧是互为正负极的,情绪归结为爱和恐惧,正面的情绪归到爱的,负面的情绪归到恐惧,人类的基本情感就是两种,那就是爱和恐惧。</p><p class="ql-block">‍ 中医的七情和佛教的五毒,可以归结为一个"禅"字,不思善,不思恶,即为禅,善就是爱,恶就是恐惧,无思就是禅,禅就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情绪。</p> <p class="ql-block">  把人所有的情绪归纳起来,恐惧占90%以上,它是基本情绪里面的主要元素。你对自己情绪的变化认识,这就是禅。你能看清自己情绪的变化,情绪是老天给的,你不能改变它,那怎么办呢?就是要看见它。你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情绪,找到自己情绪的位置'你就上岸了。</p><p class="ql-block">‍ 情绪管理的本质:成为自己的旁观者</p><p class="ql-block"> 张德芬老师强调,情绪本身不是问题,而是我们与自己对话的契机。若能跳出剧情,以观察者身份审视情绪的来源,便已迈出解离的第一步。正如她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所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所以,与情绪做朋友, 情绪不是敌人,而是内在的指南针。每一次情绪的波动,都在邀请我们更靠近真实的自己。愿我们常怀觉察之心,在需求与思维的模式中探寻自由,最终与情绪温柔相拥,踏上更懂自己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