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养儿防老</p><p class="ql-block">(才绍棠作于20251013)</p><p class="ql-block">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生活的产物,一家人几亩地,老人老了无力耕种,由儿子接班耕地。儿子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年老的父母便有了生活的来源,有病有災也有儿子在床前照顾,便有了养儿防老之说。</p><p class="ql-block">女儿嫁入别人家,以夫家为主,为夫家养儿育女,侍候公婆,操持家务,不能在娘家尽孝,便有了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之说。</p><p class="ql-block">首先从家庭经济角度看,养儿防老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养儿”的经济投入产出比彻底逆转,且“防老”的经济功能被社会体系分流,具体可拆解为两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养儿的经济成本剧增,远超“防老回报”:农耕时代养儿是“低成本投入+高生产回报”。孩子几岁就能帮着种地、放牛,成年后直接承担家庭生产;现在养儿要承担十几年的教育费、房贷首付支持等,投入可能耗尽家庭积蓄,而年轻人自身还面临房贷、育儿压力,反哺父母的经济能力被大幅稀释。</p><p class="ql-block">2. “防老”的经济需求不再依赖子女:过去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就断了收入,只能靠儿子的耕种产出生活;现在老人有养老金、医保,基本生活和医疗开支能通过社会福利覆盖,无需完全依赖子女的经济支持,子女的“经济防老”价值自然大幅下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家庭经济,人口流动,年轻人为赚钱多在异地工作,就算有经济能力,也难以及时照料父母的生活,进一步削弱了“养儿防老”的实际作用。儿子从幼儿园到大学15年,接送陪读,不但耗尽父母钱财还耗尽父母精力。儿子考入好学校取得学位,留学后生活在外国,父母生病床前无人照料,家中冷清,何谈“养儿防老”?若学成后为敌国效力,更为祖上之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耕时代 </p><p class="ql-block">养儿经济投入 低成本:以“吃饱穿暖”为主,无需高额教育、住房等投入,孩子年幼即可参与家务和农耕,是家庭“劳动力增量”。</p><p class="ql-block"> 儿子成年后接管耕地,产出的粮食、作物直接供家庭生存。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可直接依赖儿子的农耕产出生活,回报周期长、稳定性强。</p><p class="ql-block">老人无独立收入,耕地是唯一生存资源,必须靠儿子耕种才能获得食物,“防老”完全绑定子女的劳动产出。</p><p class="ql-block">若儿子无劳动能力或遇灾荒,家庭经济直接崩溃,老人无任何备用保障,“防老”风险极高。</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p><p class="ql-block">养儿高成本:需承担十几年教育费、住房首付支持、婚恋开支等,投入常占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是家庭“经济重负”。 </p><p class="ql-block">年轻人自身面临房贷、车贷、子女养育压力,能反哺父母的资金有限,且多为“补贴式”,难以覆盖老人全部养老开支,回报不确定性高。 </p><p class="ql-block">老人可依靠养老金、医保、储蓄等,基本生活和医疗开支能通过社会福利体系覆盖,子女仅需补充支持,“防老”不再依赖子女的经济贡献。 </p><p class="ql-block">现在还有 社会兜底:即使子女经济能力不足,老人仍可通过低保养活自己。</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女儿嫁出去,不再是封建小农经济家庭,旧时劳力以男人为主,是男权社会,女儿社会地位低下。</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社会,女儿有自己的工作,经济自主,收入不低于男性,家务也还要以女儿为主,社会地位自然就提高了,也可承担自己父母的养老责任。</p><p class="ql-block">“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已是谬论。</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