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研思共进”——桓仁县北关小学数学启智工作室2025年秋季教研活动圆满落幕

桃🍑

<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研思不辍。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秋季,桓仁县北关小学“数学启智工作室”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文物中的乘法口诀》一课为载体,开展了一场聚焦核心素养、充满思维碰撞的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为秋日校园注入了浓厚的学术活力。</p> <ul><li><b>一堂课的“考古”:在磨课评课里,让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活起来</b></li></ul><p class="ql-block"> 好课的诞生,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优化,更是在一次次磨课与评课中被看见、被肯定的温暖过程。10月11日,王哲老师围绕“文物中的乘法口诀”开展前期磨课试讲,校领导及学科组教师参与评课,整体以“聚焦亮点、精准优化”为核心,为课程完善明确方向。</p> <ul><li>‍<b>课堂实践:让乘法口诀在文物中“活”起来</b></li></ul><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工作室骨干成员王哲老师带领二年级学生正式走进《文物中的乘法口诀》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王老师打破传统口诀教学的枯燥模式,以“文物”为桥梁,将“里耶秦简”“敦煌卷子”等蕴含乘法口诀的历史文物搬进课堂,通过视频AI进入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情境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认识口诀”走向“理解口诀的历史价值”,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不仅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乘法口诀,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文化的探索兴趣,充分体现了“数学育人”的深层内涵。</p> <ul><li><b>说课反思:在复盘中共成长</b></li></ul><p class="ql-block"> 课后,王哲老师围绕本节课进行说课与教学反思。她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维度展开说明,重点分享了“文物融入数学课堂”的设计思路——旨在通过文化载体降低口诀记忆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在反思环节,王老师坦诚剖析了课堂中的不足:小组讨论时间可适当调整,给学困生更多表达机会。这份真实、深刻的反思,为后续评课环节奠定了务实的基调。</p> <ul><li><b>评课研讨:在碰撞中聚智慧</b></li></ul><p class="ql-block"> 随后,启智工作室全体成员围绕本节课展开热烈评课。老师们立足“核心素养落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环节设计”三个核心维度,各抒己见,既有肯定,也有建设性建议。没有空泛的夸赞,也没有片面的批评,而是基于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发展的理性分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既看到了“文化融入数学”的创新价值,也精准指出了可优化的细节,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反馈,也为后续改进课堂提供了明确方向,真正实现了“评课一人,成长一群”的教研目标。</p> <p class="ql-block">  整场评课氛围轻松而专注,观点的碰撞与经验的分享,让每位教师都收获满满。</p> <ul><li><b>总结引领:在赋能中明方向</b></li></ul><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战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与专业指导。校长首先肯定了启智工作室本次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认为《文物中的乘法口诀》一课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文化浸润”的三重目标,为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提供了优质范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工作室的发展,战校长和王校长都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北关小学数学启智工作室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二是要开展更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教学沙龙等;三是要及时总结提炼成果,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做法。”</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是北关小学数学启智工作室“以课为媒、以研促教”的生动实践。未来,工作室将继续聚焦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研思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为提升桓仁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贡献更多力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撰稿:何婷婷</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董文波 刘瑞霞</p><p class="ql-block">审核:郭芳 赵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