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家江涵之讲座:崔如琢艺术价值中的传统与创新

江涵之北京工作室

<p class="ql-block">在当代国画坛,崔如琢以其深厚的传统积淀与突破性的艺术创造,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价值体系。从少年习画到八十载艺术坚守,他用笔墨践行"笔墨当随时代"的信条,为中国传统书画注入了鲜活的当代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技法创新是崔如琢艺术价值的核心支柱。他将指墨、积墨、泼墨等技法熔于一炉,指掌并用开创出震撼人心的视觉语言。其指墨创作尤为突出,不仅用于山水花鸟,更创造性地开拓了指墨书法新领域,融合金文大篆与魏碑风骨,兼具古朴与雄健之美 。在《葳蕤雪意江南》等巨作中,层层积墨造就的苍茫质感与泼墨的酣畅气势相得益彰,山川雄奇与笔墨秀润形成奇妙共鸣,赋予传统技法当代表现力。这种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对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大师的深度学习与李苦禅、郑诵先等名师的亲授基础之上。</p><p class="ql-block">题材与意境的开拓彰显其艺术格局。崔如琢在山水、花鸟领域均成就斐然,既能以《千山飞雪图》展现山河壮阔,也能以荷花系列传递生命哲思。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荷风盛世》以18米巨幅体量,用盛荷与莲蓬的意象诠释民族生命力,成为时代精神的艺术载体 。他的作品兼具视觉冲击力与精神穿透力,如《飞雪伴春》以3.068亿港元成交价刷新纪录,既因技法精湛,更源于其营造的"苍茫浑厚、浑然天成"的意境契合了当代人的精神渴求。</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更体现在对传统的传承与传播。作为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他不仅坚持以意象笔墨创作,更通过展览与捐赠践行文化责任。其八十艺术回顾展以"少年游""风入松""意无尽"勾勒艺术人生,100多种文献与早期《兰石图》等作品,展现了传统书画的传承脉络 。他向故宫捐赠1亿元支持文物保护,更在俄罗斯等地举办巡展,让中国笔墨走向世界,获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p><p class="ql-block">市场认可度则成为其艺术价值的客观印证。连续八年蝉联胡润中国艺术榜榜首,8年作品成交额达57亿元,从《盛世荷风》到《一溪风雨送归舟》,多件作品突破亿元大关 。这种热度源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金量,更因他让传统书画在当代焕发活力,证明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魅力。</p><p class="ql-block">崔如琢的艺术价值,在于他既守住了传统笔墨的根脉,又开出了当代创新的新花。他用一生实践证明,传统艺术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才能跨越时代,成为不朽的文化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