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教研意浓。2025年10月14日下午,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以“素养导向、情感共鸣、语言实践”为主题的公开课研讨活动。<br>       活动伊始,吕倩老师带来题为《城市手帐:以项目化学习赋能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为后续课堂实践奠定了理论根基与实践导向。         吕老师以“如何作为青年发言人向世界推介乐清”为驱动性问题,系统介绍了“City Spokesman”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项目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电子手帐、视频Vlog、图文海报等多元形式,挖掘乐清作为电器之都、雁荡山自然景观与沿海文化的多维城市内涵,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吕老师强调,表现性评价应贯穿教学全程,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助力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实现从“学语言”到“用语言做事”的素养跃升。         第一堂课:情感与沟通的智慧探索 <br>       陈嫣然老师率先登场,带来八年级Unit 2《Getting along》的听力与口语课。课堂以学生熟悉的表情符号切入,瞬间激活关于“情绪”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真诚地表达内心感受。         本节课以“保罗与过山车”的真实情境为主线,通过听力材料中语调变化的分析,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情感张力。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化身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勉强答应”与“勇敢表达”之间的心理差异,深刻理解到沟通(Communication)、自信(Confidence)与勇气(Courage)——即“3C”理念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第二堂课:毅力与榜样的力量传递<br>       夏向男老师则以“刘翔的成长故事”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梳理运动员生涯的关键节点,分析其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课堂从语言输入到情感共鸣,逐步引导学生提炼“坚持与勇气”的主题意义。         在输出环节,学生踊跃分享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故事,将所学语言与价值观自然融合,实现了从“学语言”到“用语言学做人”的升华。         精研细磨,众行致远:评课环节实录 <br>       在评课环节,尚洁老师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环节递进、活动丰富,充分体现“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习得规律。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进一步优化,保障“迁移创新”环节的充分实施。         林小蕾老师则从育人角度出发,赞赏课堂中“德育无痕”的融合实践,并建议增加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例如通过“最打动你的瞬间”小组讨论,拓展语言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结语 <br>       此次公开课活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老师们在思维交融中激发灵感,在反思中明晰方向。我们相信,唯有不断深耕课堂,方能真正赋能学生成长,让教育在秋天的土壤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br><br>       教研之路,步履不停;  <br>       育人初心,历久弥新。<br><br> <br>美篇编辑:英语教研组  <br>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