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鸣沙山月牙泉秋日行

雨豐

<p class="ql-block"> 敦煌的秋,天高云淡,在鸣沙山月牙泉的晨光中,我仿佛听见了丝路驼铃的回响。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千百年来如一颗明珠镶嵌于黄沙之间,相传自汉代便有记载,月牙泉因形似新月而得名,千年不涸,堪称自然奇迹。</p> <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半,太阳刚跃出地平线,沙丘披上柔和的金黄,天空由淡蓝渐变为浅金。沿着蜿蜒步道前行,月牙泉静卧沙海之中,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群。金色琉璃瓦在晨光中微闪,蓝色灯光仍依稀可见,与远处起伏的沙丘构成一幅时空交错的画面。我缓步行走于环湖蓝道,感受大漠清风拂面,万籁俱寂,唯有心随景动。</p> <p class="ql-block">  太阳刚刚升起,天空泛着橙黄,远处的山影还藏在薄雾里,若隐若现。沙丘的线条在晨光中缓缓苏醒,细腻的沙粒泛着温润的光。我站在湖边,看那弯新月般的水面静静卧在黄沙怀抱中,像大地沉睡时的一声轻叹。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2025年9月11日早上7点32分,17℃,酒泉市鸣沙山月牙泉。这数字本该冷冰冰地刻在角落,却因眼前的景致,变得温柔起来。</p> <p class="ql-block">  白天的沙丘连绵起伏,湖水碧蓝如玉,岸边绿植点缀其间,像是沙漠特意为泉水披上的裙边。游客在景区内穿行,笑声随风飘散,却不曾打破这里的宁静。远处的城市若隐若现,高楼与沙脊并列天际,竟也不显突兀。自然与人文,在这片土地上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 正午前后,阳光洒满沙丘,线条流畅如波浪,光影变幻间尽显风蚀之美。停车场旁游人渐多,有人骑骆驼穿行沙脊,驼铃轻响,恍惚间竟真像听见了古道上的商旅回音;有人登高俯瞰全貌。远处城市轮廓隐约可见,现代与荒野在此交汇。我在观景台驻足良久,看绿洲与黄沙共生,人工植被与天然水域相依,不禁感叹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p> <p class="ql-block"> 阳光直射下,沙丘显得格外壮观,建筑与池塘在自然光中清晰分明。那弯新月依旧安静地躺在沙海中央,仿佛从未被时间惊扰。我绕湖而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线上。飞檐翘角的屋宇静静守候,像是千年来一直如此,也将继续如此。</p> <p class="ql-block"> 从另一角度望去,湖泊的轮廓更加清晰,湖水清澈见底,绿植茂密地围拢着它,像一群不愿离去的守护者。建筑群静静立于湖左,与沙丘、天光融为一体。阳光洒在远处的沙脊上,柔和而壮阔,仿佛整片沙漠都在为这一汪清泉屏息。</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灯光再次点亮小径与屋檐,红色汽车静静停在路边,像归途的旅人。这一刻,沙漠不再荒凉,而是充满诗意的栖居之地。此行虽有同伴同行,但行走于天地之间,反而更贴近内心的宁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曾在我心中只是画面,如今却成了呼吸间的体悟。在这里,孤独不是缺憾,而是与天地对话的最好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