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绘园景区👉东大街

吉羊201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如皋东大街迎春桥</b></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迎春桥的石阶上,泛着淡淡的暖意。我踩着微湿的青石板缓步而行,桥下河水静静流淌,像一条柔软的绸带穿过老街的胸膛。两岸绿树成荫,枝叶间漏下斑驳光影,映在水面上,随波轻轻晃动。桥上人来人往,有提着菜篮的老人,有拍照的年轻人,也有像我这样漫无目的闲逛的过客。抬头望去,湛蓝的天幕上浮着几缕白云,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这一刻,古老的石桥不只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像是通往旧时光的一扇门。</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的水道不宽,却极有韵味。两岸的灰瓦屋檐连成一片,像是从岁月里长出来的。红灯笼挂在墙头,随风轻摆,像在低语着往日的烟火气。石栏边有人倚靠着看水,也有孩子蹲在岸边数游过的鱼。远处高楼的轮廓隐约可见,现代的线条与古意交织,却不突兀。这里没有喧嚣的车流,只有水声、人语和偶尔传来的鸟鸣。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听见了时光的脚步声,不急不缓,落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清晨总是安静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墙面上,那些褪色的木门、老旧的窗棂,都透着一股子沉静的美。红灯笼还挂着,像是昨夜节日的余温未散。我沿着街边慢慢走,脚下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褶皱里。远处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与这老街形成奇妙的对望——一边是慢下来的时光,一边是奔涌向前的城市。可在这条街上,它们竟能如此和谐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老城。灰瓦屋顶连绵起伏,像一幅水墨画的轮廓。墙皮有些剥落,却不显破败,反倒多了几分真实的味道。一棵高大的树从街心探出枝叶,像一位守护者,静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晃动,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街道上,暖得让人想停下脚步。没有匆忙的节奏,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或驻足拍照,或低声交谈。这里的一切都刚刚好,不多不少,不快不慢。</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在河上,桥洞下的水面深邃如镜,倒映着天空、屋檐和桥身的轮廓。我站在桥头,看那倒影随水波微微颤动,仿佛另一个世界在水下悄然运行。桥边的老屋灰瓦叠叠,绿树穿插其间,远处高楼的轮廓若隐若现。阳光洒在桥面,石缝里钻出几株小草,倔强地绿着。这座桥,像是把过去和现在轻轻搭在了一起,走过去,便是一段慢下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小镇总是格外温柔。河水清澈,映着灰瓦木墙的老屋,也映着桥上行人悠闲的身影。红灯笼一串串挂着,像是为这寻常日子点起的祝福。有人坐在河边喝茶,有人在桥头拍照,还有孩子追着风跑过石板路。远处城市的高楼静静矗立,却并不打扰这份宁静。蓝天白云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古与今,动与静,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低矮的瓦房,屋檐下挂着红色的旗帜,随风轻轻招展。街边有小摊,卖着糖画、风筝和手工布偶,烟火气十足。一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眯着眼看行人来往。远处那棵大树枝叶繁茂,像一把撑开的绿伞。阳光洒在石板上,暖得让人想坐下来喝杯茶。这条街不热闹,却有温度,不张扬,却让人舍不得离开。</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卧在河上,桥栏上挂着红灯笼,映着清澈的河水,像是把节日的喜庆也倒映进了水里。桥身的石块已被岁月磨出圆润的边角,拱形的桥洞下,水波轻漾,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屋檐。飞檐翘角的老屋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这条河的安宁。我站在桥中央,看水、看天、看人,忽然觉得,有些地方,走一走,心就静了。</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石板街上,暖得让人心安。两旁的灰瓦屋檐下,红旗帜随风轻扬,像是为这老街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行人不多,却都走得从容。有人停下来看墙上的老字迹,有人倚着栏杆拍远处的高楼。现代的轮廓与古老的街巷在视线里交汇,却不冲突。这里的时间,像是被河水轻轻托着,缓缓流淌,不争不抢。</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午后格外宁静。红灯笼和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低语着老城的故事。一位老人坐在门前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目光温和地望着街口。右侧那棵大树枝叶繁茂,投下一片清凉的阴影。蓝天白云下,灰瓦屋檐连成一片,远处高楼静静矗立。走在这里,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心也一点点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几位行人缓缓走过。街边的小摊摆着竹编、陶器和手写春联,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红灯笼和国旗一同挂在屋檐下,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位孩子踮着脚看摊上的糖人,眼里闪着光。远处现代建筑的轮廓清晰可见,却并不打扰这份古意。这条街,像是一本摊开的老书,每一页都写着生活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清晨,连风都是轻的。红灯笼和国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过往的岁月致意。小摊陆续开张,卖早点的蒸笼冒着热气,香味飘在空气里。几位老人坐在街角下棋,神情专注。远处高楼的玻璃幕墙映着晨光,与这老街形成奇妙的呼应。走在这里,仿佛听见了城市的心跳——一边是沉淀,一边是奔涌。</p> <p class="ql-block">石桥静静横跨在河上,桥栏上的红灯笼映在清澈的水里,像一串串沉入水底的梦。两岸的老屋飞檐翘角,倒影在水中轻轻晃动。我站在桥头,看那拱形的桥洞,仿佛能通向另一个时空。远处高楼的轮廓与绿树交织,现代与古老在这里悄然融合。河水无声流淌,却把一切都记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穿过那道古老的石拱门,眼前的世界忽然变得不同。门内是蓝天白云,门外是灰墙绿植与现代楼宇的交错。石墙上刻着模糊的文字,像是被时光磨去了棱角。我站在门下,回头看一眼,又向前望一眼,仿佛一脚踩在从前,一脚踏在现在。这道门,不只是街巷的入口,更像是时光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迎春桥上人来人往,热闹却不嘈杂。桥边的老屋灰瓦连片,与石桥的质地相映成趣。远处高楼的轮廓在蓝天下清晰可见,像是现代城市在向老街挥手。几朵白云悠悠飘过,为这幅画面添了一丝轻盈。站在这里,看人、看水、看天,忽然觉得,有些地方,一眼就能让人心里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从桥上望去,石板铺就的桥面被阳光晒得发亮。桥尽头那座飞檐翘角的老屋,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桥下水面平静,倒映着天空的蓝,也倒映着桥身的影子。几位行人站在栏边看水,神情悠然。远处绿树掩映着更多的老屋,仿佛这条河,把整个东大街的温柔都串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卧,河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与两岸的屋檐。桥栏上的红灯笼在风中轻晃,像是为这宁静添了一抹暖意。远处现代建筑与绿树相映,形成古今交融的画卷。我站在桥上,看水波轻漾,看人影晃动,忽然觉得,有些风景,不只是用眼睛看的,更是用心感受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如皋市玉带桥</b></p> <p class="ql-block">如皋玉带桥横跨内城河,位于东水关西侧。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当地乡绅宗范、邓十英捐资修建,最初为木桥。1951年重修,1970年改建为砖石墩混凝土梁桥,现长13.6米、宽3.5米。1991年被列为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旁还有众善桥,两桥呈八字形,俗称"三步两搭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如皋市靖海门</b></p> <p class="ql-block">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位于如皋靖海门内(中山路与碧霞路交汇口,碧霞路2号),是中国首家丝毯艺术博物馆,2002年10月开馆。馆内不仅收藏了袁运甫、邓林、罗中立等国内知名画家的作品,还展有丁绍光、赵无极等世界知名华裔画家的佳作。其核心看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丝毯由无数个手工八字结编织而成,图案细腻如画。博物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8:00-11:00(具体以最新公告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