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鹰(王瑛)

<p class="ql-block">2023年第三次去成都,再去杜甫草堂,昔日草堂随着时代变迁,草堂也是日新月异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以下短文写在1990年的工作日志里才得以保存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1990.5.29杜甫草堂一游</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这如此清净,公交车停在了一片土地上,旁边戳着寥寥无几的游人和这幽雅的“草堂”之园倒也相衬。入门处有一块石牌上写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写着一九六一年。</p><p class="ql-block"> 倘佯在园内发现草堂的管理部门正在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修复或者是想象着在某处该有某建筑,好歹也应该建成跟杜甫时代差不多的建筑吧,唐朝的味道那个意思吧,1000多年前都是草建房子啦。</p><p class="ql-block"> 诗圣年轻时几经考官不尽他意,壮年云游四方,行万里青山绿水路,留诗一千四百多首,这对现代人真难想象吧,何处栖身?何处觅食?纵有栖身处,尚有揽食所,传染病知多少?且不说卫生不卫生,嘿嘿,杞人忧天胡思乱想了。</p><p class="ql-block"> 想起看过的哪本书里写的杜甫的诗之气势“国破山河在”,之柔“润物细无声”,之钢“名成八阵图”,之缠“千朵万朵压枝头,留连戏碟时时舞”。真是旷古奇才。诗圣的色彩用五彩不够,七色不足!</p><p class="ql-block">大自然在赋予诗圣以创作的无限源泉同时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吏“左拾遗”玩了两年,嘿嘿。</p><p class="ql-block"> 游玩一阵后,一起出差的李工戏言“赶火车一般”。无独有偶,见一男子,身负背包肩挎小包步履匆匆的走来,问“草堂”在哪里?我答“尚未找见”,此君匆匆离去,我问“为何如此匆忙”?答:赶火车。心中一笑,赶火车者果然如此,李工:真有这种人。“哈哈……”二人。</p><p class="ql-block"> 继续游玩一阵,尚不见天日,重复路走过几次也未见“草堂”二字,言:不在草堂前留影枉来杜甫草堂啊。走入一个侧门,斑驳“草堂”二字跃然眼前,二字写在一块白灰刷过的墙壁上,墙的另一端呈甬道状向外延伸,本以为此甬道可引导我们走到真正的草堂,然而一座月亮门挡住了前进的路,我们走到最后还是怀疑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草堂。我们议论着园子管理太粗糙,连个路标都没有,游人游遍园子不走重复路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终了见到草堂二字,急忙留影,顺将郭沫若题字摄入镜头,这也不枉来一次成都,来一次杜甫草堂。遗憾的是回到唐山后,李工在冲洗照片时底片全部曝光,这也让我和雅聪在背后揶揄了好久,雅聪说你还不如自己去暗室冲胶卷呢,郭沫若的题字竟然只字未记住。</p><p class="ql-block"> “草堂”之园内郁郁葱葱,翠竹随处可见一些香樟树干上的木牌标明此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棵树挺拔高耸,实在是气派,走到树下不禁抬头透过树枝去看那间隙里斑驳陆离的云。</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一片竹林跃然眼前,林内一对情侣相依而坐,不忍心打扰他们,绕道而行,走出很远仍能听到他们嬉笑声,可见园内之清净。溜达来溜达去,仍未找到那古老的草之堂。</p><p class="ql-block"> 突然觉得园子里好安静,咦,这么大的园子,居然没有鸟语?</p><p class="ql-block"> 远处飘来音乐之声,寻声而去,林中若干男青年聚在一起正在播放录音机,其中一男生独舞。另一石桌前,五人围坐一起打牌,我注意到石桌上有一暖瓶,桌上摆着几个茶缸子,好悠闲的成都人啊。</p><p class="ql-block"> 想想我们这次出差,自贵州来,还要到昆明、回到重庆去。我们商量一下都觉得不能再找草堂了。</p><p class="ql-block"> 匆匆又匆匆走过一片又一片的竹林,最终也没见到心里以为的草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2023再去杜甫草堂,这个年龄对事情有了很多的认知了,读万卷书以强化思想深度,行万里路是认知真实。与陌生人聊天是开拓视野格局。最终我们还是要把这些熔铸到独一无二的格局和智慧里去。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时,悟道求真,修炼恒心。</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笔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