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卧波 落日熔金,武汉百里江滩生态长廊新地标——武昌湾

神龙A

<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晚霞给武昌湾披上了浪漫的锦缎。我们沿着亲水步道漫步,脚下是粼粼的波光,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碎金上。江风拂面,带着水汽的清凉。几个舢板爱好者正逆流而上,扁舟在金色的江面上犁开一道道鎏金的痕迹,像极了搏击风浪的海燕,灵巧而倔强。这奋飞的姿态,忽然与记忆里的诗句重叠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我们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雄浑的吟诵。1956年的那个夏天,伟人毛泽东就是在这里中流击水,那份搏风斗浪的豪情,似乎仍在这江风里鼓荡。而更早的古人,则看到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致。千年的文脉与壮志,都在这同一片江天之间交融、回荡。</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江面,落在岸边那座沉默的塔吊上。它像一个苍老的巨人,披着一身霞光。1958年,它曾俯下身姿,迎接畅游长江的领袖;如今,它静静伫立,看着昔日机器轰鸣的船厂,变身为今日百姓漫步的公园。历史的重量与当下的闲适,在此刻奇妙地共存。再往前走,是烈女渡的古迹。枯水期才能窥见全貌的石砌平台,在退去的江水下显露着粗粝的肌理,与不远处毛主席雕像广场的恢弘,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从清代的舟楫往来,到“一五”时期的工业建设,再到眼前这生态长廊的“最后一公里”,时代的浪潮,一浪一浪地拍打着这处古老的江湾。</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蓝调时刻降临。鹦鹉洲大桥的拉索亮起璀璨的光链,与江中的倒影连成一片绚烂的星廊。景观相框上“武昌湾1956”的字样,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润。我们忽然明白了这公园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曾割断历史,而是将钢铁的轰鸣、伟人的咏叹、古渡的沧桑,都细细地编织进绿意与霞光里。它让每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漫步者,在感受江风温柔的同时,也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深沉而有力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这江水,流淌的不只是金色的波浪,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朽诗行。是伟人毛泽东在1956年6月从长沙抵到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后,欣然挥毫写下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p> <p class="ql-block">  “武昌湾”指代公园所在的长江岸线特殊地貌。该区域位于长江与巡司河交汇处,因下游龟山、蛇山锁江形成天然河湾,水流冲刷形成曲折岸线。历史上这里是武昌古城文昌门外的长江古渡口(烈女渡),清末张之洞曾在此发展工业,后成为武昌造船厂(武船)基地,工业遗迹与自然江湾共同构成独特景观。下图为鹦鹉洲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桥见武汉——长江和汉水在江城武汉交汇,截止目前,武汉两江上已有各类桥梁20余座。“桥都”美称享誉全球。“一桥飞架南北,天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上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历风雨沧桑六十余载,仍然巍然屹立。在武昌湾,可观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等桥梁雄姿。</p> <p class="ql-block">  武昌船厂的吊塔。1958年毛主席畅游长江时武船职工欢迎的见证,经修缮保留工业风貌。‌‌</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雕像广场——雕像高5.18米雕像及《水调歌头·游泳》诗词墙,强化红色文化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摄影:刘军(网名神龙)</p><p class="ql-block">器材:VIVO X200手机</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0月1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武汉武昌湾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