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义炸碉堡 ——记董存瑞式的“特等爆破英雄”黄公良

宁静淡泊

<p class="ql-block"> 《东营日报》的刊载</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黄公良是我市广饶县大王镇北卧石村革命烈士之一。查该村黄氏族谱,只有如下记载:“黄公良,中共党员,副指导员,1947年2月牺牲于东北城子街。”</p> <p class="ql-block"> 族谱中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黄公良牺牲时23岁,目前家中没有后人,他在部队的经历,村里的人也无人具体知晓。在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村里登录“山东英烈网”和“中华英烈网”,在黄公良基本信息栏里,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籍贯、生前职位、牺牲时间、牺牲地点等,都和村里族谱的记载完全一致。在“立功情况”一栏,则意外地发现表述为“战斗英雄”,“生前事迹”,则表述为“不详”。随后,他们通过多渠道搜集了黄公良的英雄事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且黄公良牺牲于战争时期,关于他早期生平的记录非常有限。今天本报特此发表战斗英雄黄公良这一尘封了78年迟到的珍贵信息。</p> <p class="ql-block">  《山东英烈网》和《中华英烈网》登载黄公良的基本情况</p> <p class="ql-block">  1947年初,在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三下江南”作战。吉林省城子街驻扎着国民党军新一军的一个精锐团,是敌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攻克城子街,对于扭转东北战局具有重要意义。此战以攻坚著称,敌军碉堡林立,火力凶猛。</p><p class="ql-block"> 黄公良作为爆破队长,其核心任务就是率领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接近并炸毁敌人的碉堡、铁丝网等坚固工事,为步兵冲锋打开通道。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伤亡率极高,需要超人的勇气和技巧。</p><p class="ql-block"> 在总攻城子街的战斗中,二团遇到了敌军核心阵地的顽抗,一个大型碉堡的火力点尤其凶猛,导致我军进攻受阻,伤亡增加。</p><p class="ql-block"> 在攻击受阻、部队遭遇重大伤亡的紧要关头,黄公良作为爆破队长,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前去炸掉这个碉堡。 </p><p class="ql-block"> 黄公良身背炸药包,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他展现了高超的战术技巧和无畏的牺牲精神,连续成功爆破了多个敌人的火力点,灵活地躲避敌人的射击,成功接近碉堡。然而,在放置炸药时,他发现自己带来的炸药量不足,无法完全摧毁这个坚固的工事。</p><p class="ql-block">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公良做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他身中数弹后,毅然站起身,用身体紧紧靠在碉堡上,一只手高举炸药包,另一只手拉响了导火索,并回头向身后的战友们高喊:“同志们!冲啊!”</p><p class="ql-block"> 巨响之后,敌军的碉堡被彻底炸毁,进攻的道路被打开了,他的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所在部队的士气,战士们高喊着为英雄报仇的口号,一举冲破了敌军防线。黄公良用自己的生命为胜利铺平了道路,牺牲时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一壮举,与后来著名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同样英勇,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无数舍身取义英雄事迹的早期代表。</p><p class="ql-block"> 黄公良牺牲后,所在纵队党委迅速追认他为“特等爆破英雄”,并为他追记大功。他的事迹被广泛宣传,用以激励部队士气。他的英雄事迹被记录在权威军史中。在吉林省城子街街道,当地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解放此地而献出生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黄公良代表了人民军队中那种为了集体胜利而毫不犹豫牺牲个人的大无畏精神,他是“一纵”乃至整个东北野战军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黄公良烈士用他年轻的生命诠释了革命军人的忠诚与勇敢,他的英名永垂不朽!(龚麟)</p><p class="ql-block">(原载2025年10月14日《东营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