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三十的团圆饭,家里的圆桌摆得满满当当。红烧鱼冒着热气,炖了一下午的鸡汤飘着油花,爸妈坐在主位上,看着我们兄妹三个,脸上满是笑意。酒过三巡,大哥先开口,从包里掏出两份保险单,推到爸妈面前:“爸,妈,我给你们买了终身寿险,以后有个保障,花钱不用心疼。”</p><p class="ql-block">爸妈赶紧摆手,嘴里说着“我们身体好,不用花这钱”,但眼角的笑意藏不住。接着二哥掏出手机,点开银行APP给爸妈看:“我给你们存了旅游基金,等开春了,你们想去哪玩就去哪,机票酒店我都帮你们订。”</p><p class="ql-block">大家都夸大哥二哥孝顺,爸妈笑得合不拢嘴,可我总觉得,他们的笑容里,少了点真正的舒展。轮到我时,我没掏红包,也没拿单据,只是举起手机,点开了一个短视频账号——头像是妈妈抱着家里的小花猫,最新一条视频里,妈妈正坐在院子里,教网友怎么腌萝卜干,配文是“老方子腌的萝卜干,配粥最香”,下面已经有两百多条评论,“阿姨手好巧”“求教程”的留言刷了满屏。</p><p class="ql-block">“爸,妈,我教会妈用短视频了,现在她有三千多粉丝了。”我笑着说,把手机递到妈妈手里。妈妈接过手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逐条回复着评论,眼睛里闪着光,那是我从没见过的神采。“昨天还有个小姑娘跟我学做酱菜,说要给在外地上学的弟弟寄过去呢。”妈妈的声音里满是骄傲,话也比平时多了起来,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讲着视频里的趣事——谁夸她的手艺好,谁问她院子里的月季花怎么养,谁跟她分享自己的生活琐事。</p><p class="ql-block">爸爸凑在旁边,也看得入了迷,时不时问一句:“这个怎么拍才能清楚啊?下次我也想拍段拉二胡的视频。”我趁机说:“明天我教您,咱们把您拉二胡的样子拍下来,说不定也能吸粉呢。”爸爸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我还能跟网友交流交流拉琴的技巧。”</p><p class="ql-block">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更热闹了,妈妈不再是那个只会在厨房忙碌、听我们说话的配角,而是成了话题的中心,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着她的“网友故事”。大哥和二哥也凑过来看妈妈的账号,二哥笑着说:“妈,您这粉丝数,比我公司账号还多呢,以后我帮您剪辑视频。”大哥也说:“下次我给您买个好点的手机支架,拍出来更清楚。”</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以前总跟邻居念叨,说“现在年轻人玩的东西我都不懂,跟孩子说话都没共同话题”。有次我回家,看见妈妈对着手机发呆,问她怎么了,她说“想给你们发点家里的照片,可不知道怎么发朋友圈”。从那以后,我就想着教妈妈用短视频——不是为了让她当“网红”,而是想让她知道,她的生活经验、她的手艺,依然有价值;她也能跟年轻人一样,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这个世界落下。</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妈妈,每天都要拍一条短视频,有时候是教大家做家常菜,有时候是分享院子里的花草,有时候只是跟粉丝聊聊天。爸爸也跟着学,偶尔会拍段拉二胡的视频,夫妻俩还会一起出镜,拍段“老两口的日常”,粉丝们都夸他们“恩爱”“接地气”。</p><p class="ql-block">有次我跟妈妈视频,她兴奋地跟我说:“今天有个粉丝说,看了我的视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特意给家里打了电话。”妈妈的声音里满是成就感,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比起保险单和旅游基金,爸妈更想要的,是被需要、被认可,是感觉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依然能跟这个世界保持连接。</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孝顺就是给父母钱、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却忘了他们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他们想跟上我们的脚步,想参与我们的生活,想证明自己依然有价值。真正的孝顺,不只是让父母衣食无忧,更是让他们在晚年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爱着,依然能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像妈妈手机里的三千粉丝,每一个点赞和评论,都是对她的认可,也是她晚年生活里,最珍贵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