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阴褶皱里探寻高质生活的温度

岁月留香

<p class="ql-block">  清晨推开窗,两朵紫色小花在风里舒展瓣蕊。阴沉的天色被这抹亮色划破,连带着空气里都漾开几分细碎的浪漫。一阵凉风裹着秋意袭来,连日的燥热终于退去,倒让这寻常的早晨多了份清爽的盼头。</p><p class="ql-block"> 匆匆用过早饭,便陪着母亲往医院赶。昨日哥哥特意开车送母亲问诊,医生建议先做十天针灸试试,这便成了近期最重要的事。抵达诊室时,主任还未到,护士已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器械,几张治疗床上早已躺着等候的病人,热闹的场景里藏着同一份对健康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八点整,主任准时落座,治疗随即开始。相比昨天要搭配拔罐、耗时更久的流程,今日不到半小时便结束了。看着母亲从床上坐起时舒展的眉头,心里暗自记下:明日定要更早出门,才能稳稳占住一张床位。</p><p class="ql-block"> 两次治疗的效果是真切的。从前步行十来分钟到医院对母亲已是不小的考验,今日她却走得轻快许多。傍晚时分,母亲更是执意要下楼买毛豆,“能走就得多走走”,她的坚持里藏着不服老的韧劲,我自然全力赞同。</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牙齿早已半是假牙,近来愈发觉得咬合不稳,每次吃饭都要先取下假牙,咀嚼成了件费力的事。也正因如此,我每日做菜都格外用心,总想着让她能多吃几口合味的。昨天先生买来刚捕捞的梭子蟹和带鱼,母亲吃得眉眼弯弯;今日中午,我倒了一两糯米陈酒递到她手边,笑着打趣:“前些天我就说,趁能吃的时候多尝尝,可别等后来后悔呀。”</p><p class="ql-block"> 母亲接过酒杯笑了笑,话题却轻轻转了向:“你还记得金阿姨吗?她老伴以前是工程师,脑子多灵光的人,可现在老了,偏偏最记不住数字,电话号码、门牌号全忘得一干二净。”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唏嘘,我听着也跟着沉默。</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的寿命在医疗与科技的加持下不断延长,可如何让每一段岁月都能保有质量与尊严,却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就像窗台上的花,明知花期有限,仍拼尽全力绽放;就像母亲努力迈开的脚步、认真品尝的每一口饭,都是在与岁月的褶皱温柔对抗。</p><p class="ql-block"> 或许,所谓高质量的生活,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寻常日子里,守住身边人的温度,守住对生活的热忱,便已足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