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宗敬旧居(2025年10月14日)

深兰

<p class="ql-block">荣宗敬旧居静静立在陕西北路186号,石碑上刻着它的过往,字迹沉稳,像一位老者低语着民国年间的风华。秋日的阳光穿过梧桐枝叶,斑驳地洒在青灰墙面上,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这里曾是实业家荣宗敬的居所,如今门牌依旧,故事却已悄然流转。</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门,一块黑色招牌映入眼帘,“PRADA RONG ZHAI”几个字母简洁有力,嵌在浅色石墙上,像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轻声对话。我驻足片刻,忽然觉得这栋老宅并不寂寞——它没有被岁月封存,反而在光影交错中,重新呼吸起来。</p> <p class="ql-block">门口三块标识牌并列而立,中文与英文并行,像在向不同世界的人发出邀请。荣宅的名字与“迷上 MI SHANG”并肩,而最下方那块写着“SEA PRADA 荣宅看见海洋”,展览日期定在2025年10月10日至19日。我翻了翻手机,今天是14号,恰逢其时。原来,这不仅是一次建筑的凝视,更是一场关于海洋的温柔邂逅。</p> <p class="ql-block">细雨初落,一位行人撑着黄伞从屋前走过,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座沉睡的老宅。雨水顺着雕花窗棂滑下,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绿树掩映间,建筑的轮廓显得愈发柔和,像一幅被水彩晕染过的旧画。</p> <p class="ql-block">正门两侧的石狮子依旧威严,目光沉静地望着来往的访客。二楼的圆形阳台悬在半空,铁艺栏杆弯出优雅的弧度,像是某个民国女子曾倚栏读信的地方。如今,门口有人提着白色纸袋走出,笑意轻浅,仿佛刚从一场旧梦中归来。</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罗马柱撑起一段历史,柱顶雕花繁复却不张扬,吊灯悬在门楣之上,铜色微沉,像是见过太多晨昏。我抬头望去,半圆阳台像一只眼睛,静静注视着庭院里每一片落叶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建筑在树影间若隐若现,一扇扇黑框窗透出暖黄灯光,像是屋内仍有人守候。门前两人并肩而立,低声交谈,一个穿白衫,一个着深衣,身影被树影拉长,仿佛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整座宅子藏在绿意之中,二楼的阳台被白柱托起,灯光从窗缝里漏出,温柔地洒在石阶上。它不像是被展览的标本,倒像是一位仍会微笑的长者,在秋雨中静静等待访客叩门。</p> <p class="ql-block">仰头望去,建筑的每一处雕花都像是被时光打磨过的诗句。拱形窗、灰墙、黑框,线条庄重而细腻。阳光穿过树叶,在墙面上跳动,仿佛在为这座老宅吟诵一首无声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度,矩形窗与拱形窗交替出现,像是不同时代的对话。墙上的雕花依旧清晰,绿树在前景中摇曳,为这幅画面添了几分生动。我忽然明白,这栋建筑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没有拒绝变化,而是将岁月都收进了自己的纹理里。</p> <p class="ql-block">多层阳台层层叠叠,栏杆上的雕饰精致得令人屏息。每一层都像是一个舞台,曾上演过家族的悲欢、时代的更迭。如今,它们静默着,却依然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圆形阳台探出墙外,铁艺栏杆泛着幽光。一棵大树斜伸过来,枝叶几乎触到窗台,仿佛在与建筑低语。天色微灰,光线柔和,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静谧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靠近一扇窗,雕花窗框映出室内的模糊人影。有人在走动,有人在驻足,光影在玻璃上交错,像是一场无声的默剧。这扇窗,曾看过多少离合,又映照过多少笑容?</p> <p class="ql-block">夜幕渐近,窗内灯光愈发温暖。一棵老树斜倚墙边,枝叶垂落,像在守护这座老宅的梦。我站在门外,仿佛听见了百年前的钟声,轻轻回荡在回廊深处。</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拱形窗依旧挺立,雕花在暮色中更显深邃。高大的树木将部分墙面遮住,反倒让建筑显得更加神秘。它不急于展示全部,而是留了些许悬念,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一位访客手持两张卡片,上面写着“SEA BEYOND KINDERGARTEN OF THE LAGOON”和“SEA BEYOND OCEAN LITERACY CENTRE”。原来,这场展览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海洋认知的启蒙。老宅与海洋,看似遥远,却在这场对话中悄然相连。</p> <p class="ql-block">一扇彩色玻璃窗静静立在墙边,蓝、黄、绿、棕的玻璃拼成花卉与几何图案。光线透过它洒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影子,像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站在这光影中,仿佛也被染上了旧日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另一扇门上的彩绘玻璃描绘着日出海面,天鹅悠然游弋,植物环绕。阳光从海平线升起,温暖而宁静。这画面,像是对海洋的礼赞,也像是对生命最初的温柔凝望。</p> <p class="ql-block">楼梯转角处,木质扶手光滑温润,铁艺栏杆卷曲成花,细节处尽显匠心。我轻轻抚过扶手,指尖传来岁月的温度,仿佛有人曾在这里缓缓走下,赴一场家宴。</p> <p class="ql-block">一面大木镜前,一位穿红衣的女子正自拍,镜中映出她与身后复古的窗棂、拼花地板。她笑着,像是在与百年老宅合影留念。这瞬间,过去与现在,在镜中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走廊幽深,大理石地砖映着吊灯的光。尽头一人背影渐行渐远,像是走向某个未完成的故事。左侧的黄玻璃窗透进微光,整条走廊宛如一条通往旧时光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圆形窗台由深木制成,窗外绿树成荫,远处建筑若隐若现。窗台低矮,仿佛曾有人在此捧书静读,听风穿堂,看叶落无声。</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子站在楼梯上,手机对准彩窗,神情专注。那扇窗的光影在他脸上流转,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现代人用镜头,向百年前的工艺致意。</p> <p class="ql-block">走廊尽头,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复古吊灯垂落,暖光洒在黄墙上。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脚步声与光影的私语,仿佛整座宅子仍在呼吸。</p> <p class="ql-block">有人立于圆窗前,背影静默,望着窗外的树影与楼宇。他不说话,却像是在与老宅对话。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建筑是有灵魂的,它记得每一个曾为它驻足的人。</p> <p class="ql-block">红衣女子再次出现在多格镜前自拍,镜中映出她与几位游客的身影。木质墙面沉稳厚重,仿佛在默默见证每一次快门的轻响。</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彩色玻璃天花板如星河倾泻。中央放射状的图案由红黄玻璃构成,四周蓝绿花卉环绕,光影斑驳,如梦似幻。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仪式之中。</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玻璃顶,圆形图案由黄蓝红玻璃拼成,植物纹样环绕四周,射灯照亮每一寸细节。这不仅是装饰,更像是一幅献给光的祭品。</p> <p class="ql-block">又一幅彩顶,几何与花卉交织,色彩浓烈却不失庄重。阳光穿过玻璃,洒在地面,像是把整个海洋的光都搬进了屋内。</p> <p class="ql-block">走廊上方的彩窗静静散发着光芒,为幽深的空间注入一丝神秘。每一步行走,都像是踏在光与影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墙面护板雕刻着繁复花纹,木纹清晰,触感温润。这些细节,是老宅最沉默的讲述者,它们不说故事,却处处都是故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护墙板上,一幅橙色花朵图案在光线下格外醒目,花瓣放射状展开,背景是深红与橙的渐变。这并非原生装饰,却与老宅气质意外相融,像是现代艺术对历史的一次温柔回应。</p> <p class="ql-block">转角楼梯间,木扶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