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出雁门,溯滹沱河而上,两日穿行于晋北的苍茫山壑间,历史与风物在此交织成卷。</p><p class="ql-block">平型关的晨风里,似乎还回荡着那场大捷的号角。站在昔日战场,看太行山脊如铁铸的屏障,脚下的黄土默默诉说着一种沉默的壮烈。这壮烈,在觉山寺的辽代古砖塔下,化作了千年不语的守望。塔檐风铃清响,与崖下唐河水声相应,梵音与烽火,原来只在一念之间。</p><p class="ql-block">转道广灵,圣泉寺嵌于山腹,一股清泉自石罅渗出,甘冽沁心。而水神堂更是意外之喜——壶山突兀于平湖之中,古塔寺影倒映碧波,小瀛洲般的格局,在粗犷的黄土高原上,竟生出几分江南的温润。那一刻忽然懂得,这片土地刚毅的骨骼里,始终流淌着不竭的柔情的泉。</p><p class="ql-block">两日短旅,如同翻阅一部微缩的史诗,从金戈铁马的豪壮,到晨钟暮鼓的安详,最后归于一片水月的澄明。山河岁月,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遗址</p><p class="ql-block">平型关乔沟是1937年八路军第115师伏击日军的主战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p><p class="ql-block">乔沟是连接雁门关与平型关的狭窄古道,长约4公里,最窄处仅容一辆车通行,两侧崖壁高达20米,地势险要。日军进攻太原时,其辎重部队必经此路。</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此设伏,经过6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此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灵丘觉山寺</p><p class="ql-block">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觉山山腰。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483)。寺塔经辽代大安六年(1090)重修后,虽经元、明两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塔高13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实心砖砌。塔内有八角形塔宝,中心有八角形塔心柱。底层可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有壁画。塔座周围有砖雕歌舞伎,是辽代砖雕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同广灵圣泉寺</p><p class="ql-block">广灵圣泉寺,别称“广灵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广灵县宜兴乡西宜兴村南摩天岭悬崖。始凿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比恒山悬空寺早约20年,以32根嵌入崖壁的木梁支撑主体结构。院历代屡有修葺,明正德五年(1510年)及清道光年间均有重修记录。</p> <p class="ql-block">山西广灵水神堂</p><p class="ql-block">广灵水神堂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广灵县城南,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独特的八角形建筑布局、壶泉湿地景观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被誉为“小蓬莱”和“广灵八景”之首。</p><p class="ql-block">水神堂原名沣水神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6年铸钟为证),清代乾隆年间增建文昌阁后更名。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风格,历经多次修葺,1983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1989年升为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为明成祖朱棣北征后所建,以祈求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灵丘,广灵</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胡麻花开,秋影</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借助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