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关于古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神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日本旅游的人一定会参观神社,并对大大小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象。神社与神宫是神道教徒祭祀之处,至于何时起源已无法考据。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树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种一常绿树,信徒们相信神灵居在其中,遂开始敬拜,称为“神篱”,以后就渐渐发展成各种神社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道教是多神教,日本人认为有八百万神(这是虚指,表示很多)。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阳、火、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大神)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社通常有一个具传统风格的入口,称为鸟居,从鸟居沿正道而行,可到达净盆处,参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神社本殿供有神体(Shintai,又称御灵代),不过只是一些象征物,如神镜、木偶、丛云剑等。本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在殿檐前的木格箱中投入钱币,然后拉动粗绳摇响上端的铃铛,行“二拜二拍手一拜”礼,拍手为沟通神明信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六天的行程里,我们游览了伏见稻荷大社、八坂神社、春日大社、宇治上神社、野宫神社、八幡宫和御发神社等大小神社。其中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最为著名。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本鸟居是伏见稻荷大社的标志性建筑群,始建于江户时代。由超过一万座朱红色鸟居沿稻荷山脚延伸至山顶,全长约4公里。鸟居密集排列形成隧道状景观,材质多为木质,涂朱红色漆,象征阳气与繁荣,气势十分壮观。我们游览的当日天空晴朗,气温舒适,游人如织,而且绝大多数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据说西方人把日本作为他们了解古老神秘东方的不二之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伏见稻荷大社祀奉的是稻荷神。稻荷神是日本神道教中的谷物与食物神,本质为农业守护神。主管五谷丰收与农业丰产,后融入工商业元素,象征财富与生意兴隆。 稻荷神形态可变幻(如人形或蜘蛛),主要神使为狐狸,代表农业庇护。狐狸雕像常含钥匙(守护谷仓)和稻穗(丰登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游览的御发神社则是以保佑头发健康、美容美发行业相关祈福而闻名,是全日本唯一专注于此类主题的神社。 该神社创建于1961年,供奉日本理发业始祖藤原采女亮政之公。据记载,他曾在镰仓时代为幕府御用美发师,因资助父亲寻刀而学习美发技艺,成为日本首家理发店的创始人。来御发神社祈福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美发从业者:祈求事业顺利;二是有毛发烦恼者:包括脱发、发际线后移等问题,可留下头发供奉以求保佑头发健康 。由此可见日本神道的多神论是多么地接地气,难怪有那么多人日本人信奉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堂、院、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教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众多闻名的世界遗产。我们在京都、宇治、奈良游览了很多寺院、殿堂,尽管金阁寺有着黄金美学极致的美誉、清水寺有着享誉内外的悬空清水舞台及延命水智慧泉,但使我记忆深刻的却是下面三处堂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三十三间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三间堂是日本京都一座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佛教寺院,其正式名称为“莲华王院”。始建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现存建筑主体为镰仓时代重建(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和元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三间”指的是佛堂主体建筑的柱间数量。在传统日本建筑中,两根柱子之间的空间称为一“间”。这座殿堂正好有33个柱间,因此得名。它是日本第一长的木造建筑:殿堂南北向总长度约120米,宛如一条巨大的木龙横卧在城市中,视觉上极具冲击力。而最令我惊叹的是殿内的1001尊千手千眼观音像。殿堂中央供奉着本尊—国宝“千手观音坐像”。高约3.3米,庄严肃穆,周身镶嵌着数万片金箔,共有42只手臂(除去合十的双手,其余40只手臂象征“千手”),每一只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象征着观音菩萨无边的慈悲与法力。在本尊的左右两侧,各有500尊真人大小(约1.7米高)的金色千手观音立像,整齐地排列成十排,密密麻麻,气势恢宏。在千尊观音像的前方,还站立着28尊守护神的雕像,称为“二十八部众”,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风神和雷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雕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满了动感与力量,与后方宁静慈悲的观音像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宏大的佛教宇宙世界。殿堂内部光线相对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的木香。千余尊金色的佛像在摇曳的烛光下肃然列队,营造出一种极其神圣、宁静且略带神秘感的氛围,唯有亲身站在那120米长的佛堂之内,才能真切感受到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对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平等院凤凰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等院凤凰堂是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代中后期至南宋初期)的佛教建筑,位于京都府宇治市。它最初是贵族藤原氏的别墅,后改为佛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佛教艺术闻名,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等院凤凰堂采用“寝殿造”样式,整体平面模拟凤凰展翅形态:中堂为凤身,左右翼廊为凤翅,后廊为凤尾。建筑三面环抱水池,意在象征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初名“阿弥陀堂”,因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尊铜铸金凤凰,在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晚期和清朝时期)后得名“凤凰堂”。它是日本10日元硬币与10,000日元纸币背面的图案,是日本国宝和重要的国家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凤凰堂殿内中央供奉着佛师定朝制作的木造阿弥陀如来坐像。佛像上方悬挂着日本最古老的华盖,周围墙壁原有描绘极乐净土的《九品来迎图》等壁画和52尊形态各异的云中供养菩萨像。这52尊菩萨像是日本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们与中央的阿弥陀如来坐像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极乐净土世界。凤凰堂的建筑风格被认为保留了中国唐代佛寺的韵味,其形制可与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相印证,是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一个生动例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先从平等院的外部进行游览。平等院整个庭园以阿字池为中心,凤凰堂建于池中西侧的岛上,当你从池东岸眺望凤凰堂,建筑与其水中的倒影融为一体,虚实相应。我们游览当日下着小雨,在幽暗天空的衬映下,四周显得宁静与神圣,使人仿佛远离了尘世喧嚣,置身于一片净土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院内的凤翔馆博物馆。此馆中陈列着从凤凰堂替换下来的原版屋顶凤凰、梵钟以及26尊云中供养菩萨像等珍贵文物。当我近距离欣赏26尊云中供养菩萨像时,感到既震撼又被深深地吸引,菩萨各像或腾云驾雾、或双手合十、或佛指结印、或吹奏乐器,它们姿态各异,无一雷同,被雕刻得美轮美奂、自然舒展。它们被表现为在云端飘浮的姿态,象征着从西方极乐世界前来迎接往生者的灵魂。云中供养菩萨像是平等院凤凰堂的灵魂所在,它们将宗教的虔诚与艺术的唯美完美结合,将静态的雕塑化为动态的极乐愿景,是日本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我静静地欣赏着每一尊菩萨独特的神情和姿态,感受其跨越千年的艺术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又另外付费专门参观了凤凰堂内部,来到了佛像下面,近距离欣赏了国宝佛像、壁画以及佛像四方的云中供养菩萨像,聆听了讲解员的日语解说(尽管我一句都没有听懂),但是不影响我感受殿堂内朝拜一样的庄严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东大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大寺是日本奈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文化价值的佛教寺院、是日本华严宗总寺院。始建于公元745年(即我国唐朝天宝年间),作为“古都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珍贵的文物著称。核心建筑大佛殿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造建筑,正面宽57米,深50米,高46米。其建筑风格深受中国唐代寺院格局影响 。殿内供奉着高14.7米(约15米)的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青铜大佛。寺内还藏有法华堂不空羂索观音像、金刚力士像等众多国宝级文物 。东大寺的建立与中国唐代有深厚渊源,深受武则天建造龙门石窟大佛的影响。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也曾在此设坛授戒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东大寺最为感叹的是建筑的简洁古朴和宏伟壮观。大佛殿主体结构以黑褐色为主色调,白色和金色点缀在斗拱、屋顶瓦片等局部区域。这种色彩搭配既保留了唐代建筑的古朴风格,又融合了日本传统建筑工艺的审美特点。大佛殿的高度比北京故宫太和殿还要高出近一倍,是日本佛教建筑的巅峰之作,更是“唐风东渐”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东大寺高大斑驳的殿门旁,我为我们中国现存唐代建筑太少而感到可惜,但我坚信我们唐代乃至以前朝代一定曾有过比东大寺还要雄伟壮观的建筑,虽然我们今天看不到了,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一定不会消失!我们会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美好与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