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五:从芙蓉街的煎饼卷大葱到历山路的红焖羊肉

铁壶煮茶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大明湖那座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木结构牌坊前,我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准备打开滴滴 APP 预约回酒店的网约车,还没等页面加载完成,一辆色彩鲜亮的电动三轮花车便 “吱呀” 一声停在了我们旁边。车主脸上脸上带着亲切的笑意,问我们要不要搭车去芙蓉街。</p> 我们顺口问起去芙蓉街的价格,车主开口便说 20 元。一来芙蓉街本不在今天的行程里,二来 Jasmine 早就念叨着想回酒店歇脚,我们对视一眼,便笑着摆手:“这价格有点贵啦。” 正准备转身离开,车主却急忙开口挽留:“10 元!10 元就送你们过去!” 见对方主动降了价,我们反倒不好再推辞,便顺势应了下来。可等坐上花车,从大明湖到芙蓉街入口一路晃下来,我们才发现这段路的距离比之前坐花车从趵突泉到大明湖的距离还要近,难怪车主能这么爽快地降价。 在花车驶向芙蓉街的途中,一面状元墙格外引人注目。它长约 24 米、高 2.7 米,以 “老城区最大带两翼影壁墙”“现存最长‘八’字照壁” 的双重身份,成为济南老城建筑里的一抹亮色。时光为它添上了丰富的注脚:2014 年,36 位唐至清末的山东籍可考状元姓名与年代被绘于墙上;2020 年的复古改造则让墙面重焕生机,重绘后的状元榜更是将可考证的山东籍状元人数增至 40 人,让千年科举文化在此得以生动延续。 我们的花车停在了省府东街的入口处,这条路与芙蓉街恰好形成一个清晰的 T 字格局。而在两条路的交汇位置,一座古色古香的关帝庙静静矗立着,成了这片街巷格外显眼的标志。 芙蓉街关帝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中段东侧 38 号。该庙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存建筑由民宅式庙门一间、正殿三间及新建的南北厢房组成。庙门为硬山顶式,绿琉璃瓦覆顶,门柱左右楹联为 “街因芙蓉飘香气,庙因关帝颂圣名”。 正殿为卷棚顶,前出厦,抱柱楹联是 “参拜而来忠义无双愿赠客,感悟而去肝胆有光可照人”,居中门额为 “武圣”。 庙内保存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的《重立考棚碑记》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的《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等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芙蓉街关帝庙曾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改为粮店,后由郭姓人士购得并斥资修复,现为私人所有但免费对外开放的庙宇,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祈福,是传承和弘扬忠义文化的重要场所。 关帝庙的斜对面开着一家煎饼卷大葱的门店,我们早就对这道山东名吃心生向往 —— 毕竟它不仅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味,更是山东饮食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符号。既然来到山东旅游,自然不能错过这份地道风味。我们来到摊位前,看了看价格表,最终点了一份配料丰富的煎饼,里面裹着新鲜大葱、鸡蛋、瘦肉,还加了酥脆的馓子,价格 16 元。 许是电影里的画面看得多了,在我的印象里,山东煎饼卷大葱本没有这么繁杂的配料 —— 它该是带着几分质朴的:把调好的面糊舀到烧热的鏊子上,竹蜻蜓一旋,面糊便迅速铺开,受热均匀后,一张薄如蝉翼、圆整均匀的煎饼就成了。吃的时候也简单,洗净的大葱切成长条,蘸上点酱料,往煎饼里一卷,就是最地道的滋味。可眼前芙蓉街这家店却不一样,煎饼不是现摊的,都是提前预制好的,要做的时候直接拿过来卷上配料就行。就连那大葱,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山东章丘大葱,吃着口感发老,完全没有嫩葱该有的脆爽劲儿。其味道还不如我家小区门口的山东粗粮煎饼好吃,因为那些煎饼都是在烧热的鏊子上现做出来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芙蓉街北起西花墙子街南口,南与泉城路相连,东邻马市街,通起凤桥街、翔凤巷和芙蓉巷,西邻玉环泉街,通省府东街,沥青路面,全长 432 米,宽 4.6 米。 芙蓉街街名来源于荷花,荷花在老济南古称为 “芙蓉”,也有人说因芙蓉泉而得名。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及清《七十二泉记》中都有关于芙蓉泉的记述。 芙蓉街依托原有的天然泉景、古街巷、古民居和文化古迹,打造成集观光、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多元化商业形态的街道,是游客领略济南历史文化和感受济南人市井生活的必去景点之一。 芙蓉街的建筑多为两层以下,传统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色彩为灰砖白石,屋顶以坡屋顶青瓦为主,还有许多代表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发展变化。 芙蓉街里的光明体验馆是一家让体验者感受零视觉生活的体验式场所。它营造了 600 平方米的全黑环境,设置了 12 个真实体验场景,如乘坐地铁、走过街头、游览公园、商超购物等。每组体验者在约 60 分钟的时间里,需彻底关闭视觉,在视障人士引导员的引领下,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探索黑暗世界。 行至芙蓉街南口,一组铜质雕塑静静伫立,正是由仇世森创作的《老残听曲》。这组雕塑并非凭空而生,其灵感源自《老残游记》中的经典片段 —— 当年老残在明湖居静坐,聆听黑妮、白妮演绎大鼓书的鲜活场景,皆被凝练在这铜铸的形态里,仿佛能让人透过斑驳铜色,听见旧日书场的婉转余音。 雕塑中,白妮一足在前,一足在后,持两片 “梨花简” 倾情演唱;石桌旁坐着低眉细听的老残,他举着茶杯,神情专注;站在一旁的小伙计一边倒茶一边扭头听书,茶水溢出也浑然不觉。桌上还摆放着几朵莲蓬,增添了老济南的生活气息。整组雕塑生动地展现了老济南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氛围,成为济南的艺术地标之一, 离开烟火气十足的芙蓉街后,我和 Jasmine 一同返回了酒店。待到夜幕降临,我们循着初到济南时出租司机的推荐,前往了位于泺源大街与历山路交界处的苗勇红焖羊肉馆 —— 这家地道的济南老字号,距我们住的酒店不过几百米路程,步行片刻便到。 早就听闻红焖羊肉是济南响当当的特色美食,而苗勇红焖羊肉馆的这道招牌菜,更是把这份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门口的招牌上写着《30年只做一锅好羊肉》。 我们照着餐馆门口的招牌推荐,点了一斤 128 元的红焖羊肉 —— 这可是必吃的招牌;再配上 10 串、共 30 元的烧烤羊肉串,最后加了一份涮锅用的蔬菜。一顿下来,总共花了 190 元,吃得满足又实在,难怪和我们同时进餐的还有一些餐馆的老顾客。 羊肉鲜嫩无腥,入口格外入味,羊肉烂而不散,嚼着带劲还越嚼越香;汤汁浓醇不膻,色泽红亮却不辣口,吃完羊肉后往汤里加些蔬菜涮煮,又是另一番鲜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