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圈层</p><p class="ql-block"> 文/孙久珊</p><p class="ql-block"> 最近总想一个发小级的同事,几次想找他吃饭喝酒叙旧,但最后都放弃了。因为认知不同,说不到一起去。让我附和他的话题我如蝇入喉,让他认同我的观点,他心里肯定骂我装。当然咱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观点,但只要纠正他骂的那个政策规定的人性化及其必然性,或者借着名人名著说点人生感悟,就会被他嗤之以鼻,认定你装清高。哪怕看到是他每天坚持吃白药片并跑几公里去平复(实则伤害)他那不堪的血糖等指标,我要是推荐他去某老中医用几副中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他可能都会认定我有推销并抽佣的嫌疑。这样一来,饭不香酒不甘不亦乐乎,何必呢。</p><p class="ql-block"> 人和人的不同来源于阅历不同。阅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经历,经历需要历练才能沉淀成阅历。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好多人都刻意去走、去旅游,但走完了也未必有收获。其实,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不光是认识很多人,而是要跟好多人打交道,并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一文友号称熟人超过三万,但为老父亲庆生只凑够一桌。可见,光认识谁没有用。最终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读死书,走马观花式的走路是没有用的,搞不好会有副作用的,比如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同样,阅人无数也是要善于观察、学习和总结。没有前述这些,就算有名师也无法开悟,因为认知框定了你,禁锢了你。</p><p class="ql-block"> 首先,经历很重要,因为没有经历,就算再怎么勤奋思考,也总结不出什么智慧的经验,闭门造车只能是自作聪明。</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所在的新庙镇撤并,我们单位也就跟长山信用社合并了。主任卢艳春是最初跟我一起工作的好伙伴,他因为职位的缘故,接触的人很广,并且层次也高,一时风光无俩。吃饭店下馆子稀松平常,对我说“大哥你在长山镇范围内吃饭随便,记账就行我给你结账。”大概过了五六年,他去职后我们一起吃饭,当时饭店标配独立小包装湿巾。他看到别人使用后,自己不会用,不知道那包装正面正中有一个简易傻瓜式胶封,而是按老黄历拆封:在包装两侧用力撕扯。这说明好多事,你没经历是不知道的,跟你的学历,经验,智商没有关系。因此,某些人获得技术和智慧是因为他在那个平台历练过,跟学历智商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大。我常想,假如给我放到某科研团队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也能参与其中有所贡献,因为人都是学而知之。所以一般的高官商贾、行业高手,技术权威乃至科研发现等,我只有承认与佩服,绝无顶礼膜拜奉之为神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我有几个同事,都小我几岁,但是他们都基本不会操作电脑,线上办公无法进行。而我却手到擒来游刃有余。这倒不是说我多能耐,而是我用功学了,也是在那个岗位上不得不做,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经历好多事,如果工作变动大,或职位变动大,或工作范围宽泛,经历的事必然多,历练的机会也就多。历练是需要“在其位谋其政”的亲力亲为,然后沉湎于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触并应对各种人,同时要学习与总结。因为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就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2008年时,同事于成辉10岁女儿总踅摸玩单位电脑,还有自己的QQ号,我没有,就求她给我创建了一个QQ号,因此得以在网上读到很多文章和知识。当时对电脑一窍不通,为了上位,给上级领导写工作建议,写了十多页,自己看着手写稿都不正规,就求陈三嫂白彩红给打字,那时我都44岁了。面对铅印文稿,我没有掩饰自己的羡慕和囧态,同为新庙中心校老师的付庆昌说,“不难,一个词组都不用把拼音全拼出来,就敲几个首字母就出来了。”当时把我听的云里雾里。</p><p class="ql-block"> 2010年到铁西信用社,发放贷款就是线上操作化很高了。由于都不会操作,领导安排尤洪亮代替我们操作,所以就没有学习和实操的机会。当时同事邹建强,五十多岁了,爱上了网上聊天。可是他不会打字,就现买的拼音字母卡片学习拼音,终于学会打字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到2013年我做人力资源部副总时有了自己的电脑了,就开始学用文档编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全员培训规划。等到2014年做业务部总经理时就熟练很多了,但是对表格一窍不通。就跟主管领导,号称表王的温中望和我的副手石文明学习,那是50岁的事。如今我那几个差不多同龄的同事不会操作的业务系统中的操作流程,是当初我设计的,勾稽逻辑一环套一环,非常严密,就现在我自己想要作假骗贷都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到后督中心借阅档案时忘却带制式审批表了。那个表是总行制定好的,打印出来供大家使用的,电脑里有电子版的,可是找不到了。我就现场制了一份,打印出来王维生很惊讶,说“这玩意还能自己做啊!”我们俩同岁,他一直在中心做负责人了,不知道横竖大小不一格式的审批单还能自己做。所以说,经历了不一定知道,知道了不一定会,必须要亲手操作去学习,要想学精,就得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技术经验方面就是这样使人分层拉开距离的,那做人的道理方面也一样。所以你会发现,现实中,当经过一段时期后,由于经历不同,所处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人们的认知不同,而产生圈层不同。就没有了共同语言,让沟通产生隔阂。</p><p class="ql-block"> 因此,认知不同,圈层不同的曾经关系人就別聚了,更别聊了,要表达情谊就在他家有红白喜事时去捧个场,他需要你时你伸把手就行了。如今,你有没有这样的发小、老朋友、老同学、老战友、老邻居,偶尔相遇,说起话来不是怕被瞧不起就是对他人不理解呢?有时为了掩饰自己的窘迫而说大话,有时也听到别人在吹牛。不是谁虚伪,而是我们彼此都没有了当初的天真无邪而各居不同圈层。到最后,真正对心情的、常来常往的、有共同爱好的、有共同语言的、坦诚相待的就那么几个,好好珍惜吧!正如你认可并聊得来的人不多一样,认可你的人也不多。当然,家人和亲密的人也同属一个别样的圈层。</p><p class="ql-block"> 2025.10.14</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