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入画,学科相融——我们这样用美术“解锁”秋天

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美术与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寻找秋天”活动纪实</p> <p class="ql-block">  富裕县塔尔镇中心学校按照富裕县教育局相关规定,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需求,按不同学科特色设计并开展了“寻找秋天”系列主题活动。</p><p class="ql-block"> 美术学科以“秋之形色”为核心主题,成为跨学科实践与项目式学习的鲜活载体。</p><p class="ql-block"> 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校园花坛、周边田野与林间,以自然为“活教材”:引导学生用眼睛捕捉秋叶从金黄到橙红的渐变色阶,用手触摸梧桐叶的掌状纹理与松针的尖锐质感,用画笔将观察到的秋景转化为作品——低年级学生以拓印手法呈现落叶脉络,用黏土捏制饱满的秋果;中高年级学生则尝试图画写生,描绘阳光下的田野与挂满果实的枝头,部分学生还收集枯枝、野果等自然材料,创作立体拼贴画。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搭配、造型表现等美术技能,更通过“观察—感知—创作”的完整链条,践行项目式学习理念,同时与科学学科的植物物候观察、语文的秋日场景描写形成联动,让审美培养与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p> 学生视角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阳光洒在砖石小路上,我们一群小伙伴蹦蹦跳跳地走在校园后院的小道上,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大树撑开金黄与绿意交织的伞,叶子在头顶沙沙作响,像是秋天悄悄说话。有人捡起一片落叶比着“V”字形的手势,我也跟着做,阳光照在脸上,暖暖的,好像整个季节都在为我们微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排成一队站在石砖路上,手里捧着乐谱架,老师轻轻弹着风琴,音符像落叶一样飘在空中。虽然我们唱得不算完美,但每个人都认真地张着嘴,眼睛盯着谱子,生怕漏掉一个音符。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纸面上,仿佛连秋天都在为我们伴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坐在草地上,面前支起画板,老师说:“今天我们画秋天。”我盯着眼前的树叶,它们黄得像被太阳亲过一样。有人画了一棵大树,满树金黄;有人画了落叶铺成的小路;我则画了一片叶子在风中旋转,像在跳舞。画笔在纸上沙沙地走,就像秋天的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处处留下痕迹。</p> <p class="ql-block"> 六个人围成一圈,像一朵开在地上的花。每个人的画板都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有画小兔子在树林里采果子的,有画彩虹色的风穿过树林的,还有画树叶变成小鸟飞走的。我旁边的男孩用荧光色画了一棵发光的树,他说那是“秋天的梦”。阳光落在我们肩上,画笔不停,仿佛这一刻,我们不是在画秋天,而是在把秋天留住。</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树林里,手里捧着几片落叶,抬头看着阳光从叶缝间洒下来。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叶子在我手心轻轻颤动,像是还带着树的记忆。我忽然觉得,秋天不是结束,而是一场温柔的告别,它用金黄的颜色告诉我们:别怕,明年我还会回来。</p> <p class="ql-block">  穿着红毛衣的她站在林荫道中央,像一颗小小的太阳。她捧着落叶,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我悄悄画下了这一幕——红衣女孩,金色的树,还有那片片飘落的叶子。秋天原来不只是颜色,它还有温度,有笑声,有我们奔跑时扬起的风。</p> <p class="ql-block">  教室里,我们围坐在桌子旁,桌上堆满了彩纸、胶水和亮片。老师说:“今天我们用秋天的灵感做手工。”我剪了一片银杏叶的形状,贴上金粉,再画上笑脸。有人做了树叶风铃,有人做了小动物面具。墙上挂着之前的作品,像一片片凝固的秋光。我们不说一句话,但手指忙碌,心却格外安静。</p> <p class="ql-block">  长桌旁,我们低头摆弄着手里的材料,剪刀咔嚓咔嚓,胶水一点点挤出。黑衣服的男生在折纸鹤,黄外套的女孩在粘花瓣。窗外阳光正好,照在书架上的绘本上,也照在我们手里的作品上。秋天不在外面了,它被我们请进了教室,变成了纸上的蝴蝶、木头的小鹿,还有那一串串用树叶串成的项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举着一幅画,画上是盛开的菊花,黄的、白的、紫的,挤满了整张纸。电脑屏幕上还显示着她们画的过程,一笔一画,都像是在和秋天对话。我站在旁边看着,突然明白:原来我们不只是在画画,我们是在用颜色记住这个季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完成了一幅新画,这次是花丛里的蝴蝶和蜜蜂,五彩斑斓得像把整个秋天揉碎了撒上去。教室的窗户透进阳光,书架上的小摆件闪着微光。那一刻,我觉得艺术课不是画画,而是一场和秋天的悄悄话,我们用画笔回应它的低语。</p> 作品欣赏 <p class="ql-block"> 三幅手工作品静静躺在黑色背景上,像夜空里的梦。蓝圆是月亮,白兔子在上面蹦跳,像是踩着云朵。左下角的兔子守着一朵小黄花,右下角的小动物们挤在一起,像在开秋天的派对。粉色的樱花枝条绕在四周,明明是秋天,却透出春天的欢喜——原来我们的手,能把季节揉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四幅儿童画并排挂着,全是秋天的模样:飘落的叶子、金黄的树林、背着书包的小熊走在林间小道……每一笔都歪歪扭扭,却格外真实。那是我们眼里的秋天,不是照片,不是课本,而是心里的感觉——风是凉的,阳光是暖的,落叶踩上去会响。</p> <p class="ql-block">  拼贴画里,熊猫在树上荡秋千,鸟儿在夜空划出光痕,水果堆得像小山,落叶和候鸟一起飞向远方。四幅画面拼成一个完整的秋天,有白天,有夜晚,有动物,有果实。我们用剪刀和胶水,把零散的记忆拼成了一个梦。</p> <p class="ql-block"> 四幅银杏叶的作品静静陈列:有写实的画,有清新的插画,有拼贴的创意,还有一张由银杏叶拼成的笑脸墙。每片叶子都被贴上了眼睛和嘴巴,有的在笑,有的在眨眼,有的还戴着小帽子。绿色到金黄的渐变,像是秋天一步步走来的脚印。我们不说一句话,但每一片叶子都在笑。</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一圈叶子做的笑脸,每张脸都不一样,像我们班上的同学,各有各的性格。右边的装饰画上,一片大叶子像伞一样撑开,写着“秋千”两个字。我忽然想,秋天是不是也像秋千?一荡一荡,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我们,就坐在上面,晃着脚,笑着,画着,把这一刻永远留在纸上。</p> 学校评价 <p class="ql-block">  美术学科打破传统课堂的围墙,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林荫道、周边的田野与公园,让秋天成为最生动的“美术教材”。孩子们蹲在草丛中观察蒲公英的绒球,踮起脚尖触摸枫叶的掌状纹路,抬头仰望银杏树枝的“金蝶”——教师引导学生用“五感”感知秋天:看秋叶从翠绿到橙黄的色彩渐变,听踩过落叶的“沙沙”声响,摸树皮的粗糙与果实的饱满,闻桂花的清甜与稻穗的醇香,在沉浸式观察中积累美术创作的“自然素材库”。</p> <p class="ql-block">编辑:罗岩</p><p class="ql-block">审编:张洪淼</p><p class="ql-block">审核:陶相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