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在眉山烟草岁月:藏在心的暖与念</p><p class="ql-block"> 向先林一25.10.14悉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眉山烟草工作的一年零十个月,像一枚浸了温茶的书签,夹在人生的册页里,每次想起,都带着淡淡的暖意。这段时光的起点,是2001年冬初——我攥着简单的行李,从广安暂别了灯下等我回家的妻子和绕着膝头喊爸爸的儿女,奔赴刚成立不久的单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眉山烟草,满是“初创”的痕迹:办公的屋子是临时租的,我住的地方也是租来的老房子,晚上偶尔会听见水管滴答的声响;最不方便的是,连个能吃饭的伙食团都没有,只能凑活着在街边小店对付。陌生的街巷、不熟的同事、艰苦的条件,像一层薄雾裹着我,心里又矛盾又不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安很快就被身边人的热乎冲散了。局长、经理、党组书记叶章贵同志,知道我刚到,第一时间就找我谈话,没说啥官话,就问“住得惯不惯”“缺啥东西”,还主动帮我工作上的衔接,让我心里先落了底;副经理陈青川,性格爽朗,每次碰到都笑着跟我聊单位的事,从科室分工到基层情况,让我记挂的是薄副局长——他知道我对眉山的情况不熟,特意腾出一周时间,赔我到各县公司看看。路上他跟我聊眉山的风土,说“青神的柑子甜,东坡的泡菜香”,到了县公司,他又陪着我跟基层的同志打招呼。就是这一路的闲聊、一路的帮衬,让我心里的陌生感一点点化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安定下来后,我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跟着叶局长彭山开工作会。会议前几天,我听说彭山烟草专卖局出了件事:仓库管理和送货统筹,却在日常盘库上格外松懈——要么隔好久才盘一次,要么盘库时只走个过场,连账本和实物都没认真核对,让送货员钻了空子,挪用货款,金额已经到了40多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和谌科长一起接了调查这事。谌科长是营职干部转业回来的,做事特别严谨,提前把要问的问题列了个清单还跟我说“咱们得把责任捋清楚:送货员是直接行为人,但公司经理的管理失职也得查明白。我们俩先找老经理谈话,他一开始挺委屈,说“我想着都是老员工,不会出岔子”,我就跟他讲“管理不是讲人情,是守规矩,仓库里的每一件货、每一笔钱,都得盯紧,是一起把问题理清楚,以后别再出这样的事。后来我们又找了仓库管理员、其他送货员,一个一个核实盘库频率、送货流程,还把半年的出入库账本翻出来逐页核对,咱们得给党组一个清楚的交代,也得给彭山烟草局的同事一个警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把调查结果捋得明明白白:送货员因挪用公款被追究责任,老经理因管理失职需承担领导责任。党组研究后决定给老经理记过处分,我在会上宣布完决定,又特意找他聊了聊,跟他说“犯错不怕,关键是吸取教训,以后把管理的弦绷紧,大家还信你”。我认为处理问题不光要讲原则,还得有温度,既要纠正错误,也得给人改过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常做纪检监察工作,一直抱着“以防为主、教育为先”的想法。市烟草的规章制度本来就全,但我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得常提醒、常监督,别等出了问题再补救”。后来陈建元兼任监察科科长,他更是个热心肠,他说咱下次警示教育会,咱们把彭山这个案例加进去,让大家都看看管理疏忽的代价,每次我们俩一起琢磨工作,都觉得心里有底——有这么一群并肩的同事,再琐碎的事也不觉得难了。后来三产公司汽修维修领域出了点小问题,叶局长安排我去调查,我梳理流程,陈建元科长帮我找相关制度,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现在回想,那段时间里,眉山烟草的干部们对自己要求都挺的严,没出过啥大问题;还常有暖心的好人好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核心工作开展:在烟火气里干事,在并肩中走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劳动工资调整:为大家谋点实在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刚到眉山没俩月,我发现自己的补贴、效益工资比在广安时少了点,心里纳闷,就找贾超英和谌泽俊聊。贾超英管劳动工资业务熟,她拿着工资表跟我分析:不是咱们单位员工工资少,是咱们的辅助工资申报得太低,而且工资基金太少——咱们眉山烟草刚成立,全市加起来才300多万,现在效益上来了,基金却跟不上,大家的工资自然上不去。“这事得跟叶局长汇报,咱们得为大家谋点实在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叶局长听了我们的汇报,当即就说“这事必须办”,还安排我、谌泽俊和贾超英去省公司劳资处汇报。找到了分管的陈玉林同志。一开始陈玉林同志还有点犹豫,我们就把眉山和广安的工资审批情况一笔一笔对比,跟他说“眉山的职工干得不比别人少,效益也上来了,不能让大家吃亏”。聊了一下午,陈玉林同志终于松了口,让我们重新调整辅助工资部份,工资基金得到了劳资处的支持。我离开眉山时,全市烟草系统的工资基金已经上升到了1000万左右,覆盖了350多个职工,大家的辅助工资和效益工资都明显提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职工教育与干部培养:一起学本事,一起长见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党组的安排下,我们跟四川教育学院合作,在彭山邮政培训中心办了个本科级的专班,想给市.县两级公司培养骨干。一共有41个学员,学制一年。上课时间定在每周五下午到周日下午,这样不耽误大家上班。我当班主任,每天盯着学员的吃住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培训中心的条件不算很好,叶局长特意去看了一趟,回来就跟我们说“还在食堂加了汤菜,让大家吃得暖和。教育学院的老师来讲课时,叶局长只要有空,就会去坚持听课,跟老师聊“咱们的学员基础不算好,请您们多讲点实用的”。一年下来,41个学员都顺利结业了,看着员工成长,自己也觉得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复烤厂破产安置:把事办稳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眉山复烤厂的事,一开始是陈青川副经理管着,后来交到了我手上,厂长李志忠主要负责。复烤厂资产不多,最棘手的是60多个退休职工的解决,还有2名华蓥山游击队离休干部的移交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买断员工,我们一笔一笔算工龄买断的补贴,生怕算错一分钱,那段时间专人清算,李志忠也帮着核对,最后每个职工的补贴都按时发了下去,看着他们拿着钱露出笑脸,我心里也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费心的是那两位离休干部——他们都是华蓥山游击队的老革命,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跑了好几趟东坡区老干局,移交手续不好办”,我就跟他们说“老革命为国家做过贡献,咱们得让他们安享晚年”。后来市公司的陈青川副经理(他是当地人,熟门熟路)亲自去做工作,才把手续理顺了。我还特意上门去慰问两位老同志,跟他们说“以后有啥需要,就给我打电话”。其中一位老同志握着我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啊,还想着我们”,听着这话,我就有点激动——我在广安工作过,从小就听华蓥山游击队的故事,我也是转业干部,能为他们做点事,是我的荣幸。后来李志忠同志因为身体原因走了,想起他当时帮着我跑前跑后的样子,心里总有点难受——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得这么早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三产工作:为职工谋福利,也干出点实在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分管三产工作时,董事长是陈主任兼任的。我们做三产的想法很简单:盘活主业的服务资源,给职工多谋点福利,为主业分担点工资基金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围绕烟草主业,搞了货源配送及库房出租,给基层网点.专卖购车,让送货更方便;还成立了个劳务公司,招了些临时工到主业当访销员、稽查员——这些临时工干得挺认真,但工资没有沟道解决,我就跟党组汇报“咱们让职工入股吧,年底分红,成立劳务公司,把工资变成劳务费,这样既能给临时工发工资,还能让职工多份收入”,党组就同意了,我们就把账目做得明明白白,每季召开股东会都跟职工通报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套模式还得到了省公司的认可。省公司人劳处的钟副处长组织全省烟草系统的政工科长来眉山召开现场会,让我给介绍经验。我站在台上,心里挺感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叶局长的支持,是陈主任的配合,是咱们眉山烟草,也能给其他公司当回榜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基建与文体活动:日子慢慢有了家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段时间,眉山烟草开始建自己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叶局长看得远,在基建上一点不含糊,从图纸设计到材料选择,都亲自盯着。有次我去工地看,叶局长正跟施工队的人说“墙面要抹平,地砖要选防滑的,职工们以后要在这里上班、住家,得安全、舒服”。后来办公楼和宿舍建好了,连院区的绿化都精心设计了,种了桂花树、玉兰树,春秋天一到,满院子都是花香。职工们搬进去那天,都笑着说“终于有自己的家了”——看着那热闹的场景,我心里也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搞基建,叶局长还常组织大家搞文体活动:每周三、周五下午3点后,要么在单位的篮球场打球,要么去爬山。我记得第一次爬新津老君山,山不算高,但我那时候高血压,爬了一半就喘得不行,腿也软,落在了队伍后面,我是最后一个下山的,我下定决心要锻炼身体,捡回部队时的习惯:不管周末刮风下雨,都出去爬山、走路,一致坚持到现在,慢慢下来,我的高血压缓解了,走路也不费劲了,这是眉山公司给我启发煅炼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告别与牵挂:走得再远,也忘不掉那份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省公司调我去成都烟草公司负责三产工作,成都烟草公司的局长兼经理党组书记胡存忠同志、曾副局长都挺欢迎,但我心里却犯了难——到眉山才一年零十个月,时间不算长,可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熟悉了这里的街巷,习惯了食堂里的饭菜,记挂着各位领导及员工我们一起琢磨工作的日子,还有叶局长那句“有困难就说”的叮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眉山那天,叶局长特意组织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员工给我开了个欢送会,领导及员工对我说:不管到哪,眉山烟草都是你的家——听着这话,我有点激动,想说点啥,却又不知道从哪说起,只能一个劲点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初,正是春天,我已经在成都公司上班好几个月了,叶局长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老向,回来聚聚吧,我到达眉山烟草新办公搂时,大家笑着打招呼,聊着各自的近况,就像从没分开过一样。同仁们跟我说“成都工作压力大,回来放松放松,咱们还是一家人”。那天我喝了点酒,心里暖暖的——就算走得再远,这份牵挂也没断过,还牵挂我联系彭山,青神两公司一起走市场,一起拜见零售户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再想这段日子,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年零十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可它却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眉山烟草给了我干事的平台,让我成长;给了我温暖的同事,让我安心;还帮我把妻子调了过来,有了一个安稳的家。我还记得,那时候下班路过东坡路,总能闻到街边餐馆飘来的泡菜香;周末去爬老君山,能看见漫山的绿树;拼起了我对眉山烟草深深的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偶尔跟老同事打电话,他们还会跟我说“眉山烟草越来越好,你有空回来看看”。我总说“会的,一定回去”——不光是看单位,更是看那些记在心里的人,看那段藏在岁月里的暖。眉山,这座有苏东坡故事的城市;眉山烟草,这群让我记挂的同事,这段回忆,我会一直揣在心里,慢慢品,慢慢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