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游曲阜孔庙孔府,是老天赐给的,我这次一个人自由行,原计划是泰安、济南两地游。由于下雨天登不了泰山,临时决定借道来曲阜一游。早晨八点多钟从泰安汽车站乘车,在淅沥沥的雨中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曲阜车站,下车后我即刻打车前往孔庙。</p><p class="ql-block"> 曲阜是孔圣人的出生地,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座古旧的城门,红灯笼在风中微微摇晃,湿漉的石板路映着灰蒙蒙的天光。垂柳低垂,枝条轻拂肩头,像是古人挥手相迎。行人三三两两走过,脚步轻缓,没人愿意打破这份雨中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城墙巍然矗立,砖石厚重,仿佛承载着无数春秋的沉吟。</p><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明故城景区南端,为明代曲阜城正南门,与孔庙相对。该门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因孔庙遭农民起义损毁,明廷下令筑城卫庙,至嘉靖元年(1522年)建成瓮城结构的新城墙。胡缵宗题写的“仰圣门”石额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被更换为御书“万仞宫墙”,现存门额为乾隆墨迹。</p><p class="ql-block">围墙有万仞高,用以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金光熠熠的三个大字在雨中依旧耀眼。石牌坊后,红门楼与浓密的树影交织,地面湿滑,映出模糊的倒影。我撑伞缓行,脚步轻得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圣贤。</p> <p class="ql-block">雨未停,我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刻着“太和元气”的牌坊下。这四个字沉稳厚重,仿佛道尽天地和谐的真谛。身后是幽深的林道,前方是朦胧的人影,伞花在雨中缓缓移动,如同流动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四字高悬于石坊之上,气势恢宏。据说这是赞孔子思想如钟磬交鸣,响彻人心。坊后是一条绿荫掩映的小路,雨后空气清冽,脚步踏在湿石上,每一步都像踩在文化的回音里。</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树木高耸,枝叶交错,形成一条绿色的雨廊。行人撑着各色雨伞,缓缓而行,像是从古画中走出的剪影。路边立着黄色警示牌,提醒脚下湿滑,却也为这静谧添了一丝现代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杏坛的典故最早记载于《庄子·杂篇·渔父》,描述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意指孔子在杏树下讲学、弹琴的场景。这一寓言奠定了杏坛作为孔子教育活动的象征基础,后人据此将“杏坛”专指孔子讲学之处。</p><p class="ql-block">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曲阜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并环植杏树,正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办学设教。此后金、元、明、清各代均对杏坛进行修缮,使其成为孔庙核心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位于山东省曲阜孔庙内,始建于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78年),现存建筑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建,是孔庙核心建筑。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九间,前檐十根深浮雕云龙石柱雕刻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清代龙柱采用五爪金龙纹饰。殿内悬康熙“万世师表”等清帝御匾,现为祭孔大典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步入殿内,红柱黑梁间金饰闪烁,蓝底金字的牌匾悬挂中央,字迹庄重。木构精巧,彩绘细腻,每一根梁枋都像是在低语,讲述着礼乐教化的源远流长。我站在这里,仿佛听见了琅琅书声,从春秋传来。</p> <p class="ql-block">回廊下,一群身着红衣的人缓缓走过,衣袂轻扬,与雕龙画凤的柱子相映成趣。雨水在地面映出他们的倒影,如同流动的丹青。他们手持雨伞,步履从容,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向古老致敬。</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彩绘在雨中更显鲜艳,深色瓦片层层叠叠,石阶上的栏杆雕花细致。我拾级而上,脚下的石板湿滑而厚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时间的脉络上。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默的庄严,在雨中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伸向远方,两旁是红墙灰瓦的古建,橙红的琉璃瓦在雨中泛着微光。左侧石栏雕刻精美,路面如镜,映着天空与树影。远处游客的身影渐渐模糊,整条路像是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廊下稍作歇息,身旁游客来来往往,有人穿红衣,有人撑伞,柱上的雕刻在雨中愈发清晰。这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成了这幅雨中画卷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建筑气势恢宏,橙红琉璃瓦在阴云下依然夺目,石柱粗壮,雕工精湛。游客们或拍照,或静立凝望,雨伞如花绽放。树木与古建相映,层次分明,仿佛自然与人文在此达成了最深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东侧的一株圆柏属古树(学名:*Sabina chinensis*),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现存树木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原树桩复生的第五代新枝。该树高约18米,胸径40厘米,根系估测有2500年历史,现存树干为280余年树龄。历史上记载其多次因火灾损毁又复生,被视作孔子思想传承和孔氏家族兴衰的象征,乾隆皇帝曾题写御赞,历代文人多有咏颂。</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石板路中央,目光望向远方。两旁绿树成荫,路面湿漉,映着天光。游客的伞影在雨中缓缓移动,整条路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而我,正走在其中一页。</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孔庙,我来到了孔府。</p><p class="ql-block">门前红灯笼高挂,石狮子静卧两侧,雨水顺着它们的鬃毛滑落。这座入口不只是一道门,更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槛,一步跨入,便是千年。</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嫡系后裔世袭衍圣公的官署与私邸,始建于北宋宝元年间(1038-1040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于现址,占地240亩,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古建筑群,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作为“三孔”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殿内高悬“宏开慈宇”匾额,两侧对联墨迹遒劲,黄幅垂挂,庄严肃穆。木梁彩绘,古香古色,仿佛这里不只是建筑,更是一处精神的殿堂,容纳着仁爱与智慧的永恒光芒。</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延伸至幽深处,两旁灌木整齐,树木高耸。远处建筑入口若隐若现,地面湿漉漉的,映着天光与树影。走在这条路上,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仿佛每一步都在远离尘嚣,走近内心。</p> <p class="ql-block">庭院静谧,红门黑瓦的建筑在雨中显得格外古朴。绿树成荫,雨丝轻拂,一位行人撑伞缓行,身影融入这幅水墨之中。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忍不住屏息,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小径被雨水打湿,两旁绿树如墙,枝叶交错,形成一道天然的雨廊。远处树木朦胧,整条路幽静清新,像是通往某个隐秘的境界。走在这里,心也跟着湿润起来,柔软而安宁。</p> <p class="ql-block">雨一直下,古建筑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绿树滴翠,地面湿润如镜。行人撑伞缓行,脚步轻悄。这一刻的曲阜,不只是历史的遗迹,更像是一场与圣贤的私语,在雨中悄然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