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心灵,护航阳光成长——兴华学校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A 晓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才能走出过度养育的误区?</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知“。多年来,凡是过度养育的父母,由于他们过于“敬业“,很难承认自己养育方式存在问题,所以“知”是难点。很多孩子已经出了问题,家长还在找他人的问题,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其次是“松“。家长的高焦虑也是过度养育的主要原因,越焦虑越想为孩子多做、越想控制。所以是高焦虑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所以家长要学会松驰下来。</p> <p class="ql-block">        再次要“给“。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创造试错的机会,让孩子从自然的挫折与失败中找到成长的路径。孩子为什么没记性,屡教不改,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替孩子取作业,替孩子撒谎,不是帮助孩子,是害孩子;控制孩子学习的全过程,孩子没有自主消化理解的机会,更没有自主安排的能力,如何才能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后要“放“。在孩子的跑道上,如果家长一直牵着孩子的手跑,孩子永远没有机会自己寻找方向,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与人相关的一切均是如此:过分养育的家长不仅让孩子痛苦,也会自食苦果;过分控制的夫妻不能如愿获得和谐,反会冲突不断;过分控制的管理不仅不能轻松控局,反而会被反噬。所以心理学中所谓的最高境界是对“度“的把握,不要过度才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宫晓楠    于  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初审:宫晓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复审:王维国    王延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终审:孟令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