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词歌赋: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为什么唐诗叫诗,楚歌叫歌,宋词叫词,汉赋叫赋呢?其实,诗词歌赋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与歌:韵文的不同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和歌常常被合称为诗歌,这表明它们关系紧密。从本质上来说,诗和歌都属于韵文,也就是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字。中国的文章大致可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农业生产依赖于天时,因此农民们常常祭拜神明以祈求风调雨顺。在祭神的过程中,人们唱出有节奏韵律的颂歌,这便是歌的起源。据说在上古时代,有一批祭祀用的颂歌,合称“九歌”,相传是大禹的儿子夏启从天上偷下来的,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更有可能的是,当时部落里的大祭司带领人民祭神,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九歌”。后来,楚国的屈原又创作了一批“九歌”,不过这主要是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音乐了。楚国地区神灵信仰盛行,歌这种题材也十分流行。《论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身边走过,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周礼已经难以恢复,劝孔子不要再徒劳无功。李白曾有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可见歌在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时,项羽被困垓下,听到张良布置的“四面楚歌”,军心大乱,这也体现了歌在当时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和歌虽然都是韵文,但也存在本质区别。歌是和乐的韵文,需要配着音乐来唱;而诗一般不配音乐,直接读出来即可。中国古代的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诗经》《汉乐府》属于古体诗,绝句、律诗则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两个明显区别:一是古体诗的句子长短不一,例如《诗经》里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每一句的长度各不相同;而近体诗每一句的长短严格一致,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是古体诗对格律的要求不高,形式较为自由;近体诗则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歌唱人间情感的配乐韵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它歌唱的对象不是神灵,而是人间的情感。词虽然通常指宋词,但实际上它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在唐朝得到发展,到宋代迎来了全盛。宋代商业发达,城市里娱乐场所众多,卖唱的歌女也很多,这为词的繁荣提供了土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词在形式上最大的特征是长短不一,每一句的长短和韵律由词牌规定,因此词也被称为“长短句”。词刚兴起时,有“男子作闺音”的特点,即男人模仿女人的口吻创作,因为词是写给歌女唱的,所以往往要采用女儿家的腔调,内容也多是女人的闺房生活,不表达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追求让歌女唱得好听。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首词在《甄嬛传》中也被演唱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对词进行了创新,他不再模仿女人说话,也不局限于写闺房之事,而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打开了词的格局。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经典词句。有这样一个经典评论:“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生动地体现了柳永和苏轼词风的差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赋:韵文与散文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赋的核心特征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它富有韵律,但句子较长,韵脚不明显,看上去又像散文。屈原的《离骚》是赋的早期形式,也叫“骚赋”。赋在汉代走向全盛,汉赋以写景为主,气魄宏大,喜欢堆砌辞藻,追求用典。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不过,赋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因为其描写对象比较局限,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掩盖了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配乐的韵文是歌,不配乐的韵文是诗,配乐且歌唱人的韵文是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是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歌赋中的名人与佳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诗词歌赋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经典的作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诗囚孟郊、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雄岑参、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等,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被誉为七言绝句第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赞为五言绝句第一;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七言律诗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位大诗人是屈原,他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个爱国诗人。盛唐的最后一位大诗人是杜甫,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是陈三立。柳永是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清代第一诗人是王世祯,清代国初第一词人是纳兰性德。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被称为千古第一悼亡词,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则是千古长叹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思想,是我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