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苏州段流经相城、高新、姑苏、吴中、吴江5区,总长度约80公里。其中,吴江段北起瓜泾口北岸,南至盛泽鸭子坝,流经松陵、八坼、平望、盛泽等镇,总长约43公里,占苏州运河的一半以上、江南运河的1/8。</p> 上午游览好<b><font color="#ed2308">铜罗古镇</font></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y4l20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下午计划游览八坼老街,驱车先沿烂溪塘西岸走一段松桃线,经过<font color="#ed2308"><b>盛泽<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ehk07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font>、<font color="#ed2308"><b>平望<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e7vql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font>,游览好<font color="#ed2308"><b>八坼老街<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xwv6h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b></font>四桥一庙,再沿着京杭大运河走G524国道一路往北,路上切实体会到右边京杭大运河货船南来北往的繁忙景象。<div><br></div><div>运河古纤道公园位于吴江汽车客运总站对面、京杭大运河西岸,四个入口均设在G524国道东侧。</div> <p class="ql-block">吴江运河古纤道,全长约为9里,故又名“九里石塘”。康元和五年(810)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修筑(土堤),以通驿送,利纤挽,时名"松江堤"。宋庆历八年(1048)增石修治。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修筑,史称"圣正石塘"。明、清两代数度修治。同治十三年(1874),吴江知县万青选捐出历年俸银,修三里桥至大浦桥,共3110多丈。运河古纤道的建成,结束了吴江河湖不分的历史,标志着江南运河作为独立的水利工程体系的最终完成。1984年吴江有关部门组织能工巧匠,用统一的旧青石又对九里石塘进行修缮。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58处遗产点之一。</p> 2021年吴江区依托运河古纤道本体、三山桥、南七星桥等建筑,正式命名为“运河古纤道公园” 北七星桥:1995年将原为梁桥的北七星桥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桥的东西两侧镌刻有四副对联,其一为:“轻撩水北三江薄雾﹔畅饮桥南四品甘泉”。 吴江运河大桥 <p class="ql-block">脚下青石垒垒,古道厚重沧桑;身畔大河汤汤,船舶南来北往。站在大运河苏州市吴江段的古纤道上,看着河面上的运输船只,船舷虽被沉重货物压得极低,但依然披水斩浪往来如梭。遥想千百年前,同样在此地,这条黄金水道边上纤夫们号子声声,弯着腰,合力拉动满载南北货物的舟船,颇有些时空穿梭之感。</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运河古纤道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5年4月,运河古纤道被列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7年5月,国家文物局明确“运河纤道”为“与古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古纤道作为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吴江运河古纤道曾是京杭大运河松陵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作为纤道助力航运,也作为驿道连接两岸,是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其历史价值在于它既见证了京杭大运河上货运量最为繁忙、船流密度最高的繁荣景象,又展示了大运河航运文化的繁荣,成为了交通与文化的纽带。元代遗存的1800米巨型青石驳岸为江南运河仅存的一段古纤道,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范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