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河北界车轮碾过省界线时,天色正沉。一座金属桥横跨道路,蓝底白字的河北界在阴云下显得格外清晰。路边的树影拉得老长,限速20的标志提醒着我,这里不再是飞驰的节奏。我放慢车速,仿佛也放下了赶路的焦躁,开始真正进入一段慢下来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见“镇边堡景区”的牌子,立在花丛中,粉的、紫的花朵开得热烈,像是在荒凉边地里突然冒出的一抹温柔。地图上勾勒着几条小径和古建轮廓,我却并不急着按图索骥。有时候,旅行最动人的不是抵达,而是站在入口,看着山影叠嶂,知道里面藏着一段被风沙轻抚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阳高县的名字,听上去就带着几分边塞的苍茫。石板路旁的波斯菊开得正盛,紫粉相间,像是大地铺了一层柔软的毯子。蓝色的指示牌静静立着,红字写着“机动车禁止入内”——这倒让我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抛下引擎的轰鸣,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了。远处的屋檐若隐若现,像是在等我走近。</p> <p class="ql-block">沿着林荫道往里走,两旁的树密得能挡住整片天空。粉花在风里轻轻摇,远处那座飞檐翘角的牌坊,像从老画里走出来的一般。一辆车停在路边,车主人想必也和我一样,宁愿步行进去。古建筑藏在树影后,不张扬,也不寂寞,就那样安静地站着,仿佛已经等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塔楼是突然闯入视线的。灰墙红饰,檐角如鸟欲飞,它不声不响地立在绿树之间,像一位守城多年的老兵。围墙向远处延伸,消失在树丛里。我绕着它走了一圈,没进去,也不觉得遗憾。有些风景,远远看着,反而更完整。天空依旧阴沉,可这份沉静,恰是它最真实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塞北福城”四个字写在景区牌上,透着一股朴素的祈愿。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门面,只有花、树、山,和一块详尽的导览图。我盯着上面的小字看了许久:明代戍边、长城遗存、屯兵古堡……原来这片宁静之下,曾是烽火连天的前线。如今,福字当头,花开满园,倒真有了几分“福城”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一片波斯菊开得不管不顾,蜜蜂在花间钻来钻去,忙得忘了时间。我蹲下来看它采蜜,黄心粉瓣,衬着绿叶,鲜活得像是能挤出汁来。这花不名贵,却最配这地方——野性、自由、扎根在边地的风沙里,照样开得轰轰烈烈。生命最动人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吧,不问出处,只管绽放。</p> <p class="ql-block">“阳高长城羊肉”几个大字立在路边,背景是绵延的山和成群的羊。这广告打得坦荡,像是在说:我们这儿,有历史,也有滋味。车停在花影里,我没急着找餐馆,但心里已经记下了。等走累了,坐下来吃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听当地人讲讲古堡的传说,那才算是真正到过阳高。</p> <p class="ql-block">信息牌上写着“美丽阳高”,字迹端正,像一封写给旅人的信。平面图勾出几处古迹,简介里提到戍边将士、黄土城墙、春种秋收。我站在这儿看了很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替那些沉默的城墙说话。这里的故事不在书里,而在脚下的石板、眼前的花、远处的山褶里。</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到达呼和浩特,其实,我还没到新疆。第一站是呼和浩特,只是为了去新疆,先穿过山西、内蒙古。阳高的这一程,像是个意外的插曲,却成了开篇最深的印记。原以为边塞荒凉,却不曾想,荒凉里藏着如此细腻的生机。明天继续西行,但我知道,镇边堡的花、塔、风,已经悄悄落进了这次“新疆行”的开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