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于书写中展现个性魅力</p><p class="ql-block">让美好常伴左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微妙画境 </p> <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 #篆书#硬笔书法 #记录生活 曾国藩说:“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写字,写的不仅是人的内涵和体面,更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这篇《与朱元思书》也叫《吴均帖》</p><p class="ql-block">文章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沿岸的山水风光,文字清新隽永,情感含蓄,被誉为六朝骈文中的精品 。</p><p class="ql-block">文辞优美,是我很喜欢的一篇美文</p><p class="ql-block">山水画卷感强,动静结合 ,可谓意境美</p><p class="ql-block">用词简练,音韵和谐,可谓语言美</p><p class="ql-block">托物言志,含蓄深远,可谓情感美</p><p class="ql-block">《吴均帖》之所以被誉为文辞之美典范,关键在于其意境、语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吴让之以小篆书写此帖,线条圆润流畅,富有弹性,字形上紧下松,展现出一种飘逸俊雅的气质。他巧妙地将行草书的灵动元素融入篆书,使整篇作品既有金石气,又不失温婉细腻的美感 ,从艺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格来看,圆润遒婉,质而不滞,婉而通畅,具有清拔且古气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附《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解析</p><p class="ql-block">《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 </p><p class="ql-block">风 烟 俱 净 , 天 山 共 色 。 从 流 飘 荡 , 任 意 东 西 。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 奇 山 异 水 , 天 下 独 绝 。 水 皆 缥 碧 , 千 丈 见 底 。 游 鱼 细 石 , 直 视 无 碍 。 急 湍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 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 负 势 竞 上 , 互 相 轩 邈 , 争 高 直 指 , 千 百 成 峰 。 泉 水 激 石 , 泠 泠 作 响 ; 好 鸟 相 鸣 , 嘤 嘤 成 韵 。 蝉 则 千 转 不 穷 , 猿 则 百 叫 无 绝 。 鸢 飞 戾 天 者 , 望 峰 息 心 ; 经 纶 世 务 者 , 窥 谷 忘 反 。 横 柯 上 蔽 , 在 昼 犹 昏 ; 疏 条 交 映 , 有 时 见 日 。</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p><p class="ql-block">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 </p><p class="ql-block">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