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结硕果

智慧赋能,产业升级点燃乡村经济新活力<br>数字技术正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江苏省泗洪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 “田保姆” 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当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 “云上农场”: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农户通过手机 APP 就能远程管理田地。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地推出 “土地托管” 服务,为外出务工农户代种代管,2025 年上半年已带动周边 500 余户农户增收,亩均产量提升 15%。这种 “科技 + 托管” 的产业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 “空心化” 带来的种地难题,更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智慧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科技动能。<br>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绘就乡村宜居新画卷<br>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 “生态补偿 + 产业融合” 实践,为生态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发源地,鲁家村通过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打造 18 个主题农场组成的 “田园综合体”。村民既能享受生态补偿金,又能通过民宿经营、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获得多元收入。如今的鲁家村,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 5 万元。这种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让乡村既有 “高颜值” 的生态环境,又有 “高价值” 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br>人才回流,智力支撑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br>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各地出台多项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在湖南省浏阳市,“归雁计划” 成效显著:当地设立 1000 万元返乡创业扶持资金,提供场地租赁补贴、创业培训、金融贷款贴息等 “一站式” 服务。返乡青年陈明就是受益者,他利用家乡的竹资源,创办竹艺文创公司,开发竹制茶具、家居饰品等产品,不仅带动 20 余名村民就业,还通过直播带货将产品销往全国,年销售额超 800 万元。截至 2025 年 6 月,浏阳市已吸引 3000 余名人才返乡创业,创办企业 1200 余家。越来越多的 “归雁” 带着技术、资金、理念回到乡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生力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