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点半起床</b></h3>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因为要去登大寒尖,我就已经醒来多时,到四点半我就不再犹豫起床了,洗漱一下,烧了点简单的早餐准备出发。GF本来说膝盖痛不去,这时候也跟着起来,开车送我一起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赤公路通了</b></h3> 早上五点的公路上,天还没有完全亮,路旁的路灯还开着。车窗外的天色从墨黑慢慢晕成浅灰。江赤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行车时间,从江东牛山尖隧道开始,接连穿过三个隧道之后再开了一段路很快就到了赤岸,五点四十分就到了寒山驿站前的停车场。行程整整缩短了二十分钟左右。停车场停了许多车,以往还没今天来得早,车却没有今天多。原以为早行的自己,竟成了 “后来者”,车位在晨雾中挨挨挤挤,满是登山客的热闹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邂逅大队老外驴客</b></h3> 停稳车转身赖到寒山驿站门口的广场,瞬间撞入眼帘是一群老外正围在一起,有说说笑,看来他们是组团来开展登山活动了,没有具体去数,粗略估计至少二三十人吧。<br><br> 六点不到,我们握着登山杖踏上石阶,GF在车上拿了一根木棍权作登山杖,我叫她慢慢爬,能爬多少就爬多少。我们开始登山的时候,老外们还在广场逗留,还没开始爬。石阶仍是记忆里的青灰色,被岁月磨得温润,因为长久没有下雨,依然没有潺潺溪流。同行的有一对男女,看起来他们是一起来的,一路聊着,我也适时搭讪几句。我甩开了GF一人前行,没有等她。后面有老外追了上来,有一部分超过了我们。有一个老外问我爬了多少了,还要多久,我告诉他说爬了不到三分之一,他说:“我要死了,以后再也不来爬了。”到了天龙山塘的时候,先上来的这部分老外都聚集在这里,有的下去游泳了,他们可不管什么警示牌。<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9次自我感动</b></h3> 最费力的是天龙寺到山顶的路段,全是攀升的石阶,没有景致分心,只剩呼吸与台阶的较量。汗水浸透衣衫,连短裤都是被汗水浸湿透了的,七点三十五分左右,终于又一次来到了山顶的大寒尖石碑前了,这是我 2025 年度第 19 次站上这 925.6 米的山巅,“大寒尖” 的名号在此刻有了更沉甸甸的注解。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峦,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有人会在这里呐喊,欢呼自己的成功登顶,尤其是那种平时不怎么爬山,第一次登顶大寒尖的初驴。山巅的风景之所以动人,从不是单一的云海与霞光,更是每一次相遇里,这份跨越语言的共享与喜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意料之外的会合</b></h3> 没有在山顶逗留,我独自先下山了,因为GF在下面,我要下去与她会合,本以为她最多爬到天龙禅寺,哪知道她今天状态特别好,竟然到了天龙寺之后继续往上爬,跟我会合时候大约已经到了海拔740米处了。她是嫌我慢了才追上来的,以为我在上面玩,在休息,其实我没怎么休息。这也说明了我下山的速度没有以前快了。会合后我们一同下山到天龙禅寺处休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小环线</b></h3> 在天龙寺休息了一会之后我们选择从天龙寺对面的下山路,与来时的石阶不同,这里没有规整的台阶,只有被登山者踩出的土路,这里能很快下到半山腰的公路(羊印到慈溪的老公路)。公路比原来的下山路长得多了,多了好几公里。公路有几段阴凉有几段比较晒。为了走比较阴凉的路,在走了好长一段公路后,我们选择一条从前的古道往止芳村方向走,哪里知道这条路上半年来走时还很好的,这次来走荒草萋萋了,裤子上沾满了草籽很难摘掉。9:36左右回到了停车处。全程五个小时的小环线,从驿站出发,经山巅、野路、村落,最终回归起点,像一场完整的奔赴与回望。 2025 年 19 次登顶,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记忆。想起山巅的云海、野路的落叶、村落的烟火。 登山的意义从不是单向的攀登,而是在每一段路途中,遇见不同的风景,撞见意外的温暖,然后在抵达终点时,带着满心的丰盈,与起点温柔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