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人称“王疯子” 实则大英雄

冬外婆

<p class="ql-block">冬外婆/11385841</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角色深入人心。李云龙的原型即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因为我老伴是王近山的亲侄儿,从小就接到北京生活。耳濡目染,深受教诲。在王近山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回到红安高桥镇程河村。进入亮剑体验馆,映入眼帘的是“李云龙”讲话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堂妹(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带着她的将军后代亮剑艺术团成员,以及邀请的多位将帅之子,于11号上午聚集在程河村举行纪念会及文艺演出活动。</p><p class="ql-block"> 纪念会上王媛媛深情回忆父亲王近山。</p><p class="ql-block"> 会后艺术团的成员们到初心广场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  来到王近山生平室观展。 跟随讲解员边听边看展板。王近山生于1915年10月11日,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并获得以下勋章: </p><p class="ql-block">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王近山红军时期的展板看到,由于他打仗勇猛顽强,敢打敢拼,被称为不要命的“王疯子”,这个绰号就叫开了。</p> <p class="ql-block">  我驻足阅读有名的七亘村战斗。1937年10月129师刘伯承师长决定,利用敌人认为我军不会在一处两次设伏的侥幸心理,命王近山率772团在七亘村重复伏击。再获成功。两天歼敌400多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和大量军用物资。成为抗日战争初期的一个光辉战例。七亘村战斗多么像王昌龄的描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 <p class="ql-block">  来到介绍韩略村战斗的展板前。1943年10月,山西日军正在太岳地区进行所谓“铁滚式扫荡”。王近山奉命率领太岳军区16团向延安开进。当他们行进到临汾东北的韩略村时,他得到群众反映,敌人每天都有汽车经过韩略村东去。他亲自观察并在韩略村西南公路的两侧部署伏击。24日上午约9时,王近山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以迅猛的火力袭击敌人,并立即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仅三小时,就结束战斗。</p> <p class="ql-block">  我军将日军的13辆车全部销毁,并且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对王近山而言,遇到歼灭敌人的机会,在既不违背上级意图,不影响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就应该果断歼灭敌人。他想没到的是,他这次消灭的日军是冈村宁次从华北各地抽调军官,组成的所谓“战地观战团”,前来"学习"扫荡经验的。共歼灭敌各级军官120 余人。而我军总计伤亡则不过50余人。</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讲到,韩略村战斗的胜利,对于粉碎日军对太岳地区的“扫荡”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也是王近山在践行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特别强调的“游击队的作战……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地解决战斗”。朱德在论述敌后根据地建立的条件时深刻指出,“如果脱离民众,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它迟早会被敌人消灭”。事实证明,韩略村伏击战正是依靠群众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同作战,才有了“这比在战场上打死五万日本兵的意义还要大”的重大游击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  走到爷台山战斗的展板前看到,毛主席对王近山说,早就听说太岳有个“王疯子”。你果断、有胆略, 敢打没有命令的仗,韩略村之战打得好。王近山说,我跟刘、 邓、 徐首长学打仗。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说 ,刘、邓、 徐他们是我军第一代军事家, 你要做我军第二代军事家。王近山说,我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刘、 邓、徐首长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战士,原来只知道不怕死,现在稍微懂一点打仗了。</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再次说“王疯子”,是王近山率新4旅,击溃胡宗南部3个师兵力,收复爷台山,保卫了陕甘宁边区。毛主席说:王近山,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 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你这一仗把那位胡宗南打得可快要疯了啊!</p> <p class="ql-block">  他在延安党校学习一年多,能经常听到毛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课外,他自己反复阅读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十大军事原则》等著作,并结合实战经验,形成自己的指挥特色。 他战前周密准备,下了决心就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不惜一切牺牲, 直到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我想,连放牛娃出身的战将都在战争的间隙里注重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p> <p class="ql-block">  我移步观看襄樊战役介绍。1948年6月下句,中原野战军决定发起襄樊战役,命令王近山统一指挥六纵、 陕南十二旅、桐柏军区二十八旅等部队,夺取襄阳城。王近山打破自古兵家攻打襄阳必先夺南山的陈规,下决心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法,撇山攻城直捣西门。 新战法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大获全胜。朱德总司令誉称此次战役为“小型模范战役”。</p> <p class="ql-block">  襄樊战役,共歼敌军两万余人,生擒敌特务头子、15 绥靖区司令康泽和副司令郭勋祺。</p> <p class="ql-block">  我驻足抗美援朝战争展板,了解最血腥的上甘岭战役。1951年,王近山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的指挥部就设在上甘岭附近。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猛烈进攻,动用300 余门大炮、数百架飞机,每日向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内夺取阵地。他率领英勇无畏的第12军和第15 军,经过43天艰苦卓绝的鏖战, 最终赢得了这场震惊世界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自此,美军在朝鲜再未发动大规模进攻,最终不得不在谈判桌前签字。看到这,真解恨!这场战役也让侵略者真正见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顽强。王近山也因此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p> <p class="ql-block">  王近山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战功赫赫,岂是我这浅浅的拙文所能表述清楚的?他逝世后,刘伯承元帅评价他评价他:“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 ‌悼词由当时主持党和军队工作的邓小平亲自审查。1991年出版的回忆王近山专著由邓小平题写“一代战将”;江泽民及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p> <p class="ql-block">  伯父去世47年了,人们更怀念他。可以告慰的是,他和他那一代人浴血奋斗的愿望实现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辈们会珍惜今天的幸福,将继承和发扬亮剑精神奔小康。作为家人,也从来不敢忘记他的教诲:敢于担责,爱党爱国爱家乡。谨以此拙文向伯父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