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三展厅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绿琉璃瓶,隋朝文物,高8.4厘米,球形,绿色透明。出土于西安东郊长乐路隋舍利墓。琉璃和玻璃虽然都源于二氧化硅,但它们在原料、制作工艺、外观、硬度、价值与文化意义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卷帘大将沙悟净,又称沙和尚、沙僧,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只因在灵霄殿下侍銮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流沙河,每七日一次用飞剑穿其胸胁百余下,使之痛苦万分。可见,琉璃器物非一般寻常人能够使用。</p> <p class="ql-block">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代文物,国宝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状,壶身扁圆,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上置覆莲瓣式壶盖,壶顶壶柄以银链相连,骑猎、常用皆宜,独具匠心,银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宫中驯养舞马四百,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时,舞马身披锦绣,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银壶舞马形象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 鸳鸯莲瓣纹金碗,一共有两件,唐代文物,国宝级文物。鸳鸯莲瓣纹金碗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碗内壁有墨书重量“九两三”。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人常说“端上了金饭碗”,这“金饭碗”的样子也算是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代文物,国宝级文物。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1789克。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p> <p class="ql-block"> 三彩载乐驼,唐代文物,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的新舞乐。这组俑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大胆运用了艺术夸张,充满想象与浪漫。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对汉代釉陶的发展,最早出现于唐高宗(650~683)时期,玄宗开元(713~741)时鼎盛,天宝(742~756)以后衰落。所谓“三彩”,是指在白色素胎上饰以黄、绿、白为主的釉彩,以表示多彩之意。因大批唐三彩珍品在洛阳出土,故又称“洛阳唐三彩”。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三彩天王俑,唐代文物,依照天神形象塑造,通过高矮强弱鲜明对比,表达正义必胜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三彩三花马,唐代文物。用“三花”来装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三彩女立俑,唐代文物,面庞丰润,站姿优雅,体现唐代女性柔美、端庄、矜持、风雅和高贵。</p> <p class="ql-block"> 五瓣葵口浅回底秘色瓷盘,唐代文物,法门寺出土,释疑了何为“秘色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 素面银盒,唐代文物,圆形,素面,通体光洁,以子母口扣合,是唐代白银加工工艺水平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赤金盆,唐代文物,高6.5厘米,口径28.9厘米,重2075克。现存时代最早、分量最重的金盆。常说金盆洗手,这金盆在皇家的用途是给新生的皇子洗澡。</p> <p class="ql-block"> 馆藏金筐宝釉团花纹金杯,唐代文物,海内孤品。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重239克,溢彩流光,绚烂华丽。这件文物在展厅反复搜寻没有见到,实物图片只好用一只相近的银杯代替,这也是一件珍贵的唐代文物。</p> <p class="ql-block"> 馆藏还有另外一个伎乐纹八楼金杯,唐代文物,高6.4厘米,口径7.2厘米。侈口,尖唇,八棱形杯体,束腰,器体厚重。同样在展厅里也没有搜寻到实物,只好也用另一个相近的银杯图片代替金杯实物!</p> <p class="ql-block"> 金开元,唐代文物。金开元并不流通,主要为皇室贵族游戏、压胜,或皇帝赏赐臣属之用。今西安市西大街上还有洒金桥这个地名,可能就与这一游戏、压胜有关,洒的金很可能就是这些“金开元”文物,但当年这并不是文物!</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展厅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宋代文物,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耀州窑是唐宋时中国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 黑釉油滴碗,宋代文物,国宝级文物。黑釉油滴碗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迄今所见的油滴釉器多出自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体厚重,釉面漆黑。如此之大和如此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特别是环布碗底的油滴斑点,晶莹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 螺盏托,宋代文物,由可分离的螺盏与盏托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均用天然螺壳制成。</p> <p class="ql-block"> 祭红碗,明代文物,古人配制祭红常加入珊瑚、玛瑙甚至黄金,但烧成率很低,故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基本陈列”之外就是“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了,是突出国宝特色的加强部分。专题陈列是学术性、专业性较强并围绕着某一主题而举办的不定期展览。临时陈列是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补充,具有周期短、内容丰富、常看常新的特点,同时它又是一个文化交流场所、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文化窗口。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展品有许多来自国内其他博物馆(院)的藏品,展览的举办成功是多方合作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展厅即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以1970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319件精品文物串联成“典章器用”“美食美器”“玉容霓裳”“怡情雅趣”“丝路物语”“大国工匠”六个单元,分别从典章制度、饮食文化、妆容服饰、休闲娱乐、交流互鉴及工艺技术六个方面展示盛唐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也在何家村出土玉器、宝石等器物30余件组之中,同时还展出了窖藏出土金、银、铜币466枚,时代上迄战国,下至唐代。还有日本银币、波斯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时代跨度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文物,国之重宝,价值连城的海内孤品,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是国内发现的罕见来通实物,反映了来通已经进入了唐代皇室或贵族的生活之中。镶金兽首玛瑙杯为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镶金兽首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迄今发现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素面提梁银罐,唐代文物,通体捶揲制作。根据罐内留锈迹及残物判断,是盛放货币的储物盒。</p> <p class="ql-block"> 忍冬纹银熏炉,唐代文物,整体造型舒展大方,风格凝重典雅,是一件观赏性很强的室内摆设用具。</p> <p class="ql-block"> 白玛瑙带跨,唐代文物,带跨背面都没有钻孔,不能悬挂蹀躞带,推测可能是一件半成品。</p> <p class="ql-block"> 九环白玉蹀躞带,唐代文物,带饰共计25件套,除带扣外,每个构件上还附有金钉和鞓,为实用品。</p> <p class="ql-block"> 狮纹白玉带跨,唐代文物,蹍琢狮子纹饰,设计别具匠心,狮子或俯卧或行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玉石,唐代文物,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存放于提梁银罐中,有黄宝石、蓝宝石、绿玉髓等。</p> <p class="ql-block"> 赤金走龙,唐代文物,高2.1—2.7厘米,长4.1—4.3厘米,是古时道教投龙仪式中所用的法器。</p> <p class="ql-block">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在第四展厅没有全部见到,有一部分显然是在他处展出,但这批文物显然是唐皇家御用之物品,唐长安城内的官府、权贵及富豪之家显然是没有这么大的财力,既使有也不会是如此单纯而不显庞杂!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唐王朝在哪一朝一帝之时,唐皇室中何人处于何种危急险状时,命何人埋宝于何家村之地?后来,又为何不取用这笔财宝呢?这恐怕也是一个无法弄清楚的千古之谜吧!</p> <p class="ql-block"> 这批藏于两口大缸和一口小罐中的唐朝文物被发现保护下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公安某处一看守所的工地上,施工人员很可能就是看守所的人犯,在公安干警的严密监视下,比西汉那批“金饼”文物幸运,没有丢失,并按隶属关系上缴到省博物馆,当然交市博物馆也是可以的,那样的话,我们就只能到西安市博物馆去见这批文物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两口大缸和一口小罐也自然是珍贵的唐朝文物,因保藏文物有功,自应该是更加珍贵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最大的幸运的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到了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围绕这件镇馆之宝的价值有许多传说,这里就不必叙说了。既然是有传说就不是空穴来风,某个时候某些人曾打过这批唐遗宝的主意,视它们为财宝而并不把它们当作文物,这也不能在此多说了!这一个镶金兽首玛瑙杯也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将来说不定会在某个地方挖出一批新的文物来,或者打开秦始皇陵及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那就不是一件镇馆之宝了,而是一批镇馆之宝的出现!这就看大家有生之年的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 盛唐的文物遗存还有唐墓壁画。唐墓壁画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中的精品!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宫女图、阕楼仪仗图等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等,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但等一二三四展厅的国宝一一看完并搜寻告一段落时,时间已到下午五点多了,今天唐墓壁画肯定是没有时间去欣赏与探究了,只能是另择时间再来了!</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还推出6—7个大型临时展览,比如《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该展就汇集历代有关马的文物精品150余件,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鞍马、唐三彩鞍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唐彩绘泥鞍马、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的北朝胡僧骑马俑、甘泉县博物馆的商代青铜马、富平县文庙博物馆的唐代马术俑等,通过“马的驯养”、“马与交通”、“马与战争”、“马与娱乐”、“马与艺术”等五个单元,让观众真实地了解马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军事、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古代马文化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是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主要展示多年来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的举措,展示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今天是既没有时间去又太过专业就不去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是一个专门用于展示和收藏文物的场所,而“博物院”通常指的是具有研究和教育功能的机构,强调其综合性和学术性。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开馆以来,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应该有晋升为“陕西历史博物院”的资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