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璞玉美华安(二)

董蜗牛先生(董启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距厦门市区约150公里山清水秀的华安县仙都镇的大地土楼群,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土楼群由福佬(河洛)系“土楼之王”二宜楼为主,“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崎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乾隆五年(1740年),“乡饮大宾”(皇上授予的德高望重的乡珅长老乡饮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开始建造二宜楼,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了31年。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基础和底层为厚达2.5米以上的花岗岩,上层用生地加石灰等夯筑而成。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可居住500多人。且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存有壁画、彩绘,福建土楼中独有的,中国古民居中罕见,民间艺术价值甚高。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内有阴阳双井,传声导管,逃生通道,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福建土楼可分客家系和福佬(河洛)系,二宜楼是福佬系的代表。堪称福佬系的“圆土楼之王”。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宜楼楼名系安溪县岁进士、浦城教谕刘瑞紫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葭月(1770年11月),被蒋公士熊邀题的楼名。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子宜孙、宜男宜女、宜楼宜人、宜文宜武。匾额1992年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蒋公士熊文武双全,腰圆身粗,体高七尺二(约2.3米),臂力过人,使用18斤重大劈刀。精通易经,早年考取“太学生”功名,为人慈善,在外经商,发家致富后曾捐银百万修缮漳州府衙,时称“蒋百万”。其妻魏颜娘为“九龙三公”魏氏后裔,他俩育有六子十七孙。清乾隆九年(1744年),蒋士熊积劳成疾,工程未竞而辞世,由家属继承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其孙蒋经邦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的“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由另一孙子蒋宗杞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创建“宜居典范”东阳楼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宜楼周边有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1969年上山下乡在闽西龙岩永定当知青,就居住在客家土楼里2年4个月,甚至参予夯建土楼,自然对土楼耳熟能详,高挡的土楼墙体以石块砌地基墙脚,生土、竹片、红糖、糯米浆夯筑,杉木梁,木门窗、盖瓦片,冬暖夏凉。永定有圆形土楼360栋,方形土楼4000多栋,大小土楼成千上万,闻名遐迩的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和初溪土楼群‌等,规模最大,普及率最高的当然非永定客家莫属。位于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的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2年),历时81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竣工,1986年登上中国民居邮票,客家系的“圆形土楼王”承启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直径73米,高四层,四环同心圆结构,共400间房间,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其设计融合客家防御智慧与《易经》八卦理念,外环分64间对应六十四卦,墙体以生土、竹片、糯米浆夯筑,抗震性强。主入口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体现客家族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星罗棋布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的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山就势、沿溪循流,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功能齐全,聚族而居,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山间猛兽、土匪强盗的侵袭。与自然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相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0年4月,福建省启动“福建土楼申遗”项目,由我的老朋友,曾经下乡上杭县古田的厦门一中知青汪毅夫副省长负责,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九龙江北溪畔的华安新圩古渡口,这是闽南一处少有游客的秘境,静谧安祥。始于唐代的千年古渡口,被客商挑夫、世代旅人双脚磨光溜滑的石阶、沧桑古朴的老街,鬓须低垂的古榕老树,野渡无人舟自横,沙洲芦苇水禽飞。天后妈祖宫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从此乘舟闽西游;连城革命家项南从此泛舟闽南创伟业而去;红色交通站在此处建立;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华安籍大导演汤晓丹从此启航去演译《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廖仲恺》、《荒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