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丝在2025年的秋天格外执拗,淅淅沥沥地缠绵了近一个月,把往年的雨季节奏搅得七零八落。直到昨天,雨总算歇了脚,天却依旧被阴云裹得严实,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头顶,仿佛稍一松劲,就又要抖落满身湿意。</p><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习惯性地往渭河岸边走。晨雾还没散尽,水汽贴着湖面漫上来,打湿了裤脚。走到清渭楼时,目光越过灰扑扑的屋檐,忽然就想起了凤凰台。这样的阴天,那传说中随箫声而来的凤凰,还会展开翅膀吗?</p><p class="ql-block"> 顺着街巷往里走,便踏入了咸阳渭城的古城街。国庆双节的余温还没完全散去,面食节的香气像不肯离去的访客,在空气里留着淡淡的痕迹——是biangbiang面里辣子的醇厚,混着面香与臊子的浓郁,即便店铺大多关着门,也像能顺着青砖缝渗出来。路边的面店新旧交错,有的招牌漆皮剥落,透着年月的打磨;有的玻璃锃亮,带着新崭崭的气息。偶有勤快的店主正弯腰擦着门阶,抹布划过石板,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湿痕,倒与这未散的潮气相映成趣。更早些的是环卫工人,橙黄色的身影在巷子里移动,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片落叶都少见,倒让那些残留的面香更显清晰了。</p><p class="ql-block"> 在仪风南路口的小摊前坐下,两个热包子下肚,再喝一碗胡辣汤,胡椒的辛辣混着暖意从胃里散开,驱散了晨露的微凉。摊主收拾碗筷时,瓷碗碰撞的脆响在巷子里荡开,又很快被远处的车声吞没。拐进仪风南路,凤凰台的轮廓便渐渐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咸阳的标志性建筑,就静静立在那里。砖石上的纹路里,藏着多少人对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的想象?月夜里,箫声清越,引得凤凰来仪,那画面里的浪漫,成了多少“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的注脚,让多少少年少女在憧憬中描摹着爱情的模样,又成全了多少烟火人间里的美满姻缘。只是如今抬头四望,凤凰台的四周,早已竖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反射着阴沉的天光,钢筋水泥的轮廓锐利而坚硬,把这片古老的土地切割出崭新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它们站得那样高,仿佛能俯瞰整座城市的变迁,可它们能承载起多少历史的重量呢?弄玉当年凭栏听箫的身影,早已消散在风里;萧史吹箫时的指法,也无人再能复刻。传说依旧在巷子里流传,被老人们讲给孩子听,可当孩子们抬头,望见的是高楼的顶端,而非传说中凤凰盘旋的天际。</p><p class="ql-block"> 阴云依旧低垂,没有凤凰飞过的痕迹。或许,凤凰本就不在天上,而在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里,在人们对美好与浪漫的执念里。只是不知,当高楼越建越高,那些藏在砖石与传说里的温度,还能被记得多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