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清江古河床

白水泉

<p class="ql-block">徒步清江古河床,是一场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绝佳旅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利川市区驱车抵达腾龙客栈,稍作休整,便正式启程。一进景区,转过岩缝间的石阶,前路戛然而止——眼前赫然是架在绝壁缝隙中的云梯,形似古时攻城的器械。恍惚间,仿佛穿越回某个即将攻城的时刻。对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可比游乐场的滑梯刺激多了。队伍里有三个家庭的五个小朋友,最大的刚满十岁,最小的才五岁多;而大人们都是山里长大,从小在悬崖峭壁间攀爬,个个身手敏捷,如同会说话、会思考的“灵猴”。一大人带一小孩,大人先下,孩子紧随其后,确保安全。不过,我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孩子们远比想象中勇敢。他们双手紧握横木,一步步向下,甚至还不断催促:“快点儿呀!”</p> <p class="ql-block">“好汉坡”名副其实,非好汉难以走完全程。据说未修整前更为难行:坡陡路长,两旁荆棘丛生,霍麻草触之即痛,湿滑的泥地更是步步惊心。即便如今已建成宽阔的钢筋混凝土栈道,走起来依然让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五岁多的小不点爬了几百级台阶就喊饿,其他孩子也纷纷响应。幸好我们早有准备,食物饮水一应俱全。登上坡顶,四野皆是明晃晃的绝壁。不知是谁一声长啸,高亢的呼声在崖壁间回荡,孩子们也跟着放声呼喊。七岁的昀昀肺活量惊人,声音又响又长。山风呼啸,回音缭绕不绝。</p> <p class="ql-block">下坡时,孩子们跑得飞快,昀昀更是蹦蹦跳跳。我们提心吊胆,不停喊着:“慢一点,小心摔着!”</p> <p class="ql-block">一龙门内光线昏暗,我们借助手机电筒顺利穿行。另外两个龙门虽光线充足,但路面遍布碎石。大家互相提醒:“别看风景了,看路,小心踢到石头。”</p> <p class="ql-block">独家寨的旗幡在风中轻扬,寨门挂着一把生锈的弹子锁——主人赶场去了,我们无缘入内一探。按原计划,此时本该返程。但大家游兴未尽,时间精力也绰绰有余,尤其是五个孩子毫无疲态,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前行,深入感受古河床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确是一条干涸的河床。时而平坦如砥,路面被踩得光洁如旱板;时而乱石嶙峋,前路难行。我们在石阵中迂回穿梭,攀上爬下,每一块石头都被磨得光滑,仿佛每一步都有人走过。面对奇形怪状的巨石,孩子们如同打了鸡血,兴奋不已。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论险阻,他们都想去挑战。我们反倒成了孩子的“跟屁虫”,累得汗流浃背,心时刻悬着。好在孩子们也有安全意识,穿行于巨石阵中,连皮都没蹭破一下。</p> <p class="ql-block">河床两岸的岩层,犹如一页页无字天书,记录着亿万年的地球历史。岩面上覆着青翠苔藓,仿佛无人翻阅——也许是过往的旅人不忍惊扰这份古老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旁边出现一条岔道,留有行人痕迹。我们一部分人带着孩子穿洞而出,蹦蹦跳跳的孩子们,活像一群刚出水帘洞的小泼猴。</p> <p class="ql-block">河床中央矗立着一座嶙峋盘曲的圆锥形巨石。五个孩子率先攀上去,这边摸摸,那边爬爬,向前走几步,又回头张望——真是一群快乐的小灵猴。</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到不少驴友,南腔北调齐聚于此,可见古河床早已声名远扬。在一处形似露天体育馆的洼地,一位美女展示了几个瑜伽动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金鸡独立”,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摄。她的同伴还用无人机环绕录影,虽是俯拍,未能展现其高挑身姿,但那惊鸿一瞥的舞姿,已尽显优雅气质。</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这清江古河床,正因为有了这群“灵猴”与自然的“精灵”,才如此熠熠生辉、生动鲜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