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寻梦

张树忠

<p class="ql-block">  丽江城与鹤庆县,宛如近邻般相依,距离近得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心跳。我幼年时,常于大水渼村,在大人们的闲谈中听闻丽江城的模样。他们说,丽江城日日皆是赶街的日子,热闹非凡,而那时的鹤庆城,农历逢十才赶一次街,一个月不过三次,后来才增加到逢五赶街,每月六次,再后来又演变成一四七赶街。小小的我,心中满是憧憬,在想象里,那天天都是街子的丽江城,定是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踏入小学的校门。那时,父亲前往丽江做石匠活,他带回消息,说要在原旧城的西侧修建一条“新大街”。父亲还兴奋地讲着:“我在白沙机场见到飞机啦!”飞机,对于年少的我而言,是那么神秘又令人向往。我满心渴望着能去丽江看飞机,然而,这个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到了1981年,我在彭屯学校读初三。终于,我迈开脚步,一路步行到了丽江城。当那丽江城的真容映入眼帘,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欣喜。后来去西安上学,大多假期我都会从丽江转道渡口去坐火车。工作之后,我也曾经到丽江几件水利项目踏勘过。</p><p class="ql-block">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因为种种缘由,我已有十几年未曾参与这里的水利项目。那些曾经在丽江的时光,都渐渐被岁月尘封。</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9日,国庆假期的喧嚣刚刚散去,我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似有生命一般,轻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曾经熟悉的场景,在记忆的长河中逐渐模糊,而眼前的一切,既带着陌生的疏离感,又有着难以言表的亲切感。水利设施在岁月的雕琢下,有的焕然一新,有的还留存着往昔的痕迹,它们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日子里,我们踏上了丽江的土地。由李裕川副院长带队,一行九人分乘两辆车子,一路奔赴剑川县大干场水库。车窗外的景色如诗如画般不断变换,我们的心也随着旅程的推进而愈发期待。</p><p class="ql-block"> 抵达大干场水库时,剑川县水务局的张局长早已在此等候以及盛情招待,午饭后,我们并没有休息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丽江古城区水务局。</p><p class="ql-block"> 到了古城区水务局,我静静地站在这片丽江古城的土地上,心中五味杂陈。十几年的时光,这里的丽江儿女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滴都融入了这片土地,滋养着它不断成长。而我,如今再次归来,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那些被岁月深埋的记忆,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再次回到这里,我才惊觉,原来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可即便如此,这片土地在我心中的分量,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古城区水务局建管站的洪泽明主任带领我们前往七河镇踏勘水利项目。七河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鹤庆断陷坝子的北端。这里,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完美融合,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车子从丽江古城出发,一路向南行驶。途中,车窗外闪过老同学和勇老家所在的德为村。刹那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思绪一下子飘回到三十六年以前,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我在去西安读书时,在德为村和勇家住过好多次。</p><p class="ql-block"> 丽江坝与鹤庆坝之间有着近200米的高差,上世纪七十年代,勤劳智慧的人们巧妙地利用漾弓江的水头差,修建了关坡水电站。1981年,年少的我曾从鹤庆彭屯学校步行前往丽江城。当路过关坡电站时,那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整个电站一片繁荣景象,那是它效益正佳的辉煌时期。那时的它,宛如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年,蓬勃向上,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如今听闻,关坡水电站已不复当年的活力,有时甚至处于半停产的状态。曾经的辉煌已被岁月的风沙渐渐掩埋,只留下斑驳的痕迹和无尽的感慨。这不禁让人感叹,岁月是如此的无情,它可以改变一切,让曾经的繁华变为沧桑。</p><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抵达了七河镇。此次前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踏勘四座小型水库。</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脚步率先踏上了五峰村委会的土地,开启了对下排水库和南排水库的踏勘之旅。刹那间,时光好似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回,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学时代的我,总是在心底热切盼望着假期的降临。因为,假期就意味着我能奔赴七河公社五峰大队的砖瓦场,那里,有父亲为家庭操劳、烧制瓦片的忙碌身影。</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五峰大队砖瓦场,宛如一个充满活力的战场。父亲穿梭于土坯与窑炉之间,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湿透了他的衣衫。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熟练而又专注地码放瓦片,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执着,是为家庭默默扛起责任的担当。每一块瓦片,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也承载着我们家庭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四十几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逝。今日,我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再度来到这里,踏勘五峰下排水库和南排水库。站在这两座水库之畔,它们依旧保持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建成时的模样,静谧的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晰地倒映着天空中悠悠飘荡的云彩,仿佛时光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然而,曾经在这附近的瓦厂辛勤烧瓦的父亲,却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记忆如汹涌的潮水般将我彻底淹没,父亲烧瓦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句饱含关切的话语,都在我脑海中清晰浮现。他的坚韧不拔、勤劳朴实,是我成长道路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痴痴地望着水库,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却又在我的思念中逐渐清晰。泪水不受控制地在眼眶中打转,我拼命忍住,不想在古城区水务局的洪主任面前失态。可那深入骨髓的思念,却如同水库里满得快要溢出的水,怎么也压抑不住。</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洪主任领着我们先后前往七河镇的拉市湾水库和华丰水库。站在拉市湾水库边,轻柔的微风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水面,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好似洒落了一地璀璨的碎金。水库周边的景色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绝美画卷:远处,东山连绵起伏,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美的景象;近处,绿草如柔软的地毯般铺展开来,五彩斑斓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其中,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洒下的宝石。</p><p class="ql-block"> 华丰水库同样毫不逊色,它静静地依偎在山脚之下,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巨大而光滑的镜子,将周边的一切完美地倒映其中。岸边的树木更为茂密,随风摇曳的树枝,恰似一位位羞涩的少女对着镜子精心梳妆。在这两座水库的附近,分布着一些宁静祥和的村庄,有纳西族聚居的村落,也有白族生活的家园。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匆匆的脚步,我静静地伫立着,用心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那老旧的关坡水电站、风景如画的水库、淳朴宁静的村庄,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悄然流转,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更承载着我对父亲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从七河镇返回丽江古城时,夜色早已如一块巨大的幕布,悄然笼罩了大地。丽江古城却像是一颗在黑夜中熠熠生辉的明珠,灯光辉煌灿烂,映照出一片繁华的景象。我们在古城中寻得一处餐馆,享用了一顿温馨的晚餐,随后便前往华尔顿酒店入住。同行的几位年轻人兴致颇高,在酒店大堂围坐在一起,悠然自得地喝茶谈天。而我,毕竟年岁渐长,一天的舟车劳顿让身体的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一回到房间,便迫不及待地倒在床上,沉沉睡去。</p><p class="ql-block"> 次日大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遍大地,水务局的洪主任和另外两位工程师便前来与我们会合,带领我们踏上了前往梓里桥西岸金足水库的踏勘之旅。</p><p class="ql-block"> 在鹤庆,蒋宗汉倾尽心力在金沙江上架起的第一座桥——梓里桥,可谓家喻户晓。它宛如一道跨越时空的长虹,横卧在滔滔江水之上,承载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和岁月记忆。然而,那深藏于时光褶皱中的金足水库,却仿佛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少有人能一睹其真容。</p><p class="ql-block"> 金足水库静静地依偎在光乐河之上,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璀璨明珠。它的正常蓄水位高达2547.49米,仿佛是大地伸向天空的一只温柔手臂,触摸着云端的梦想。水库里的水悠悠地向东南流淌,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最终投入金沙江那宽广的怀抱。而它的汇口,就在鹤庆县蒋宗汉出资修建的那座著名的梓里桥下游仅仅100米处。这短短的100米距离,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一次短暂握手,一边是古老桥梁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一边是水库荡漾着当代的宁静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丽江古城出发,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起初的路段就是当年我与和勇同学去西安读书时走的老路段(丽江至永胜)。沿途经过金安镇政府,这里的坝子海拔将近2700米,仿佛是离天空更近的地方。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云朵。只见那苞谷长得矮小而坚韧,在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就像这片土地上不屈的守护者,虽然产量不高,但却彰显着生命的力量。而坝子里更多的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中草药田,微风拂过,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仿佛是大地散发的独特芬芳,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贵馈赠。</p><p class="ql-block"> 金足水库宛如一颗沉睡在深山河箐之中的蓝宝石,距离丽江城十分遥远。这里或许曾经是当年蒋宗汉从鹤庆辛屯翻山前往永胜的必经之路,幽深的河箐仿佛还留存着他当年匆匆的足迹,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金足水库控制径流面积达11.3平方千米,总库容143万立方米。它宛如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般的湖水,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它承担着保障金安镇所管辖的光乐、增明、义新、三古、羊见村委会人畜饮水安全的重任,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用上清澈甘甜的水;它还灌溉着光乐河两岸0.58万亩的耕地,让那一片片农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同时,它也解决了当地烤烟生产的用水难题,助力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库一年的总供水量达254万立方米,其中集镇供水22.5万立方米,农村人畜供水21.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210.4万立方米。这一组组精确的数据,是金足水库无私奉献的有力见证,它以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结束了金足水库的踏勘,返回丽江古城时,已是午后时分。我不仅感到身体有一点疲惫,腹中也早已饥肠辘辘。吃完午饭,我们再次前往丽江古城区水务局,与工作人员对接工作事务。之后,我们便怀着满满的收获和回忆,朝着鹤庆方向出发,踏上了返回大理的归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