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褶皱里的部队印记,踏歌寻觅秋天的皖东

BinWang

<p class="ql-block">前记</p><p class="ql-block"> 在我老公的记忆深处,部队大院就像是一个独特的小世界,承载着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无数欢笑与泪水,梦想与憧憬。而今我们己迈人生的第二阶段,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却常常想起在荒草圩度过的那一段难忘的时光,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怀念在那里的小伙伴,为此,受老公及他发小的委托,我策划了这次重返荒草圩的专题旅行。</p> <p class="ql-block">一、准备篇</p><p class="ql-block"> 一是提前两个月上网冲浪查找当年他们所生活过的地方及目前的状况。二是了解他们的喜好及其它的方方面面,随后详细制定出9.19-9.24六天的行程攻略</p> <p class="ql-block">二、出发</p><p class="ql-block">Day1:自贡-泸州(自驾)</p><p class="ql-block"> 泸州-南京(飞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19号下午1:30出发,2:40顺利到达泸州机场。将车停靠在免费的航站楼前停车场。随后是进入军人优先的安检通道、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趁时间还早,赶紧拍照留存。</p> <p class="ql-block">17:00随着飞机的降落,赶紧打电话给车行约定在禄口机场T1到达口附近拿车,很快就在机场门口办好了提车手续,尔后直奔南站接两个发小。19:30左右顺利在南站负一层接到她们,还来不及交谈,我们一路狂奔去往今天的目的地-滁州。</p> <p class="ql-block">Day2 滁州-全椒</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琅琊山</p><p class="ql-block"> 因东晋元帝司马睿王号“琅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走进琅琊,仿佛踏入了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画卷,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是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景交车到南天门的山顶琅琊阁,再从南天门往下游,这样不费腿。</p> <p class="ql-block">1)琅琊阁</p><p class="ql-block"> 建筑恢弘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琅琊阁</span>,附庸了《琅琊榜》的风雅。</p> <p class="ql-block">2)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3)壁霞宫</p> <p class="ql-block">4)琅琊寺</p><p class="ql-block"> 因源于寺庙拍照不吉利,易冒犯神灵或影响运势的民俗信仰,同时也基于对文物保护、宗教尊重我们一般不在寺庙拍照。</p> <p class="ql-block">5)无梁殿</p><p class="ql-block"> 砖石砌成,殿内有砖柱14根,无一根木梁,殿式古老,建筑内部结构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券结构。</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还是安徽省内保留最完整的明代砖石拱券结构且有西方建筑特征的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6)醉翁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静地坐在</span>这座古朴典雅的醉翁亭石阶上,耳边仿佛传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p> <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p> <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南宋至明代,醉翁亭周围又陆续修建了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古梅亭、怡亭、览余台等九个亭台堂阁,形成一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景区文创雪糕凭借独特的设计和趣味性吸引着我的目光,无论贵与否,都被种草。</p> <p class="ql-block">7)同乐园</p><p class="ql-block">院内除了摩崖石刻还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8)深秀湖</p> <p class="ql-block">  深秀湖的名字取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蔚然深秀” 之意 ,湖水清澈透底,四季潺潺流淌。</p> <p class="ql-block"> 走进深秀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九曲桥,它横跨在湖面上,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的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既具有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实用,又不失古典建筑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美食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琅琊山下来,我们直奔网红店“地锅鸡”。</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滁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滁州博物馆是皖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主体建筑高21.9米,建筑面积196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让心灵得以安放的文化殿堂,更是一个让人了解一座城市前世今生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坐在展厅内,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场浪漫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滁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滁州古城遗址位于滁州市老城区,始建于东晋时期,曾为顿邱县城及南谯州城址,现存上下水关等遗迹及多处城郊遗址群。</p> <p class="ql-block">Day3 全椒</p><p class="ql-block"> 全椒县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这里也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南屏山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进入山门,沿着蜿蜒的小道继续前行,南屏山的美逐渐展现在眼前。山丘起伏,竹林青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公园的彼岸花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特别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彼岸花有很多特别凄美的传说,“彼岸花开开彼岸,忘川河畔亦忘川。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上写三生。”</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屏山笔峰塔:2013年全椒县复建的仿古塔,依据宋代治平年间黑龙塔原貌重建,旨在传承全椒文脉;其由来可追溯至明永乐年间教谕吴颖率士子堆土成峰的习俗,象征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 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高约36米,匾额“笔峰塔”取自明代憨山大师手迹,内置碑刻铭文记录椒陵文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铁将军把守的笔峰塔。</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全椒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全椒美术馆座落在南屏山森林公园内,建筑面积不大,看上去尽显谦逊和雅致。</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就是一个文化的聚落,它的形式语言影射了粉墙黛瓦的建筑传统,洗练克制,全无张扬怪异之时尚。</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虽小,却以公共文化空间为纽带,推出文化记忆、呈现非遗元素。</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国光楼</p><p class="ql-block"> 全椒国光楼始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由时任全椒县令严汝麟主持建造,最初名为尊经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士人读书讲学之所。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时更名为“奎光楼”,楼内嵌有“奎光”勒石横额 ‌,</span>民国元年(1912年)正式定名为国光楼。 ‌现存为砖石结构,高约14米,重檐翘角,是全椒县现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光楼就存于全椒中学内,看了国光楼顺便也看发下曾经就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积玉桥</p><p class="ql-block"> 随后跟随革、彬两姐妹去寻找当年她们读高中时每天必经的老桥。经多方打听发现那记忆中的老桥就是全椒最有名的“积玉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名“市石桥”,横跨襄河,长41米、宽4.2米,为四垛三孔石桥。桥中孔刻有“积玉桥”三字,相传为项羽坐骑遗留的青石板马蹄印。该桥曾为军事要地,东晋桓温曾在此破前秦军,抗战时期日军于桥头筑碉堡。 ‌</p> <p class="ql-block">  再次踏上这座老桥,每一块石板都刻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脚步轻轻,怕惊扰了沉睡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缙福楼</p><p class="ql-block"> 缙福楼位于全椒县襄河畔、济平桥北侧,是太平古城的至高点,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约1520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缙福楼总高33米,采用纯榫卯木结构建造,无一根钉子。</p> <p class="ql-block">  缙福楼系古材现造景点。原楼位于金华市东阳江畔,元末毁于兵祸沉入江底,经工匠打捞修缮后,迁移至太平古城。这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现己成为全椒县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楼内矗立着三十二根立柱,每根的直径都超过六十厘米,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四根通天柱,每根高达二十八米,直通楼顶,堪称世界建筑中最高的木头立柱。</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 太平古城</p> <p class="ql-block"> 太平城,投资18亿用收集到的古建材料重新打造出的古建筑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吴敬梓故居</p> <p class="ql-block">  创作中国首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弊端,被誉为「讽刺文学天花板」,的吴敬梓就出生在此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为三进三出院落式古典园林,含延陵堂、文木山房等8个展区,复原清代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23岁经历家产纠纷后吴敬梓移居南京,晚年穷困潦倒仍坚持创作。</p> <p class="ql-block">穿越马路去往吴敬梓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 吴敬梓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去往今天的目的地——太平桥</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 太平桥</p> <p class="ql-block">今日午餐吃当地火出圈的蚌全面馆-肉丝面。</p> <p class="ql-block">  这家面馆专注肉丝面近30年,面条劲道弹牙,肉丝咸香微麻,面里加上一个煎蛋吸饱汤汁更美味。</p><p class="ql-block">Tips:凌晨营业(约12点开门)到第二日的午后结束,据说夜宵人气更高,12:00就排上了长龙。价格12元。</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回到酒店稍坐休息,晚上6点革、彬两姐妹在著名的"土菜馆”备好酒席,盛邀当年部队大院的小伙伴们一起共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  当年随父辈奔赴军营的子弟,如今跨越千里,再聚全椒,只为赴一场与部队发小的约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部队大院生活的成长历练,童年的幸福时光,那些年一起翻过的围墙,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一起追逐打闹的小院,成了餐桌上最好的佐料。</p> <p class="ql-block">Day3 全椒-荒草圩</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在酒店用完早餐,赶紧去购买全椒土特产“酥笏牌”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其形状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象牙笏牌而得名,以酥脆香甜、工艺独特著称,并被列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面对非遗的招牌,不论好吃与否,革妹豪掷三百个大洋为大哥及家里买了八袋。</p> <p class="ql-block">中午应彬妹的大院同学挽留,我们继续在全椒享受美食。</p> <p class="ql-block">  午后,由我截着三位喝了“快乐水”的三位小伙伴驶向朝思暮想的荒草圩。</p> <p class="ql-block">  荒草圩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的武岗镇,其名称源于1964年10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垦荒地建立农场而得名。农场最初承担粮食生产任务,后期随着军事改革,农场职能转向支援保障和后勤支援,成为部队后勤基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入住的酒店,办好入住,立马就跟随两姐妹一起去寻找当年的家属院</p> <p class="ql-block">  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的革、彬两姐妹,伴随怀旧和追忆,终于踏歌寻觅到了生养她们的地方荒草圩部队家属院,此时此刻,所以的丹车劳顿在她们眼里都不值一提。</p> <p class="ql-block">Day4 荒草圩-全椒-南京</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荒草圩</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起来先在我们入住的农垦文化酒店内的花园打卡。</p> <p class="ql-block">随后在革妹的倡议下,去当年的湿地今天的粮田拍秋收的稻田。</p> <p class="ql-block">我从垄上走过,心中充满欢乐</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去寻找到当年的印刷𠂆和露天剧场。</p> <p class="ql-block">偶然发现了当年上小学的那条小路。</p> <p class="ql-block">  父辈的军功章里,藏着我们共同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故事,比任何剧本都热血沸腾无论走得多远,荒草圩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  无论走得多远,荒草圩永远是荒草圩子弟心灵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  经不住原部队大院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热情似火的诚邀,中午我们再次折返全椒去赴一场近四十年后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  军号声犹在耳畔,少年心从未走远,当年一起玩时的儿伴,如今皱褶已爬满整个额头,但大院后代子弟间的那份情谊却像沉香的酒弥久留新。</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油炸豆皮包肉卷,外酥里嫩,完全拿捏住了我的肠胃。</p> <p class="ql-block">特色菜盐水鸭不可或缺</p> <p class="ql-block">地锅鸡占领餐桌C位</p> <p class="ql-block">襄河的生态鱼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小河虾重现儿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鲜美可口的鱼豆腐汤,一口下肚直呼好吃。</p> <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驱车前往南京,顺路参观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整体设计庄重大气,建筑风格独特,既体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南京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 一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金色大字,瞬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几十年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将我们带入了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程中,我们被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所打动。那些黑白照片中坚定的眼神、破旧的军装、简陋的武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的设计沉稳大气,棱角分明,显得非常壮阔和雄伟。</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惜别纪念馆,直奔南京城区。</p> <p class="ql-block">  晚上小侄女丽娟在瓶子菜馆请我们吃了一顿地道的南京菜,惊喜的是,侄子曹强五年来第一次从温哥华回来探亲,正巧碰上。</p> <p class="ql-block"> 瓶子菜馆在南京颇受欢迎。名字来源于“装得下酸甜苦辣,容得下人生百味”,寓意丰富。</p> <p class="ql-block">知道我最爱鱿鱼,专门点了干锅鱿鱼。</p> <p class="ql-block">每餐必点的盐水系列。</p> <p class="ql-block">Day5 南京-天府机场-自贡</p> <p class="ql-block">曾携手踏歌寻觅全椒,, 如今却要各奔东西, 回到家乡,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p> <p class="ql-block">  站在窗台,望着背影渐行渐远, 我驻足, 望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不仅顺利还车,还与车行老板成了朋友并提供一些车行业务拓展的建议供老板参考。</p><p class="ql-block"> 17:00准时坐上了返程的航班。至此全椒之行结束。</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重返部队旧址的探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但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部队大院生活的怀念与感慨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未来我们会更加珍惜大院子弟深厚情谊,这份情谊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无论走得多远,荒草圩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驻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