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人(之一)

松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贵 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王培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五莲县松柏镇初中退休教师<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三月, 我参加了全省社来社去考试后,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被松柏公社教育组从定居村庄东白庙联中调到前长城岭村联中任教,开启了以正式人民教师身份教书育人的航程,从此在我的心中都是时光美好,总有诗和远方牵手我的人生前程。</p><p class="ql-block"> 前长城岭联中校长胡善全是我早就熟悉的老领导。他对我到校任教并期望我带动全校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他从工作到生活都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照顾,而我也不负领导重视,到校第一学期就担负起送毕业班的任务,与教学团队紧密配合 、全力投入,促使每名学生进步明显,当年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考取五莲一中2人(郑德利 郑德温)、中专生2人(郑召强 郑秀新)、街头高中10人。当时全班有37名学生,这在一九八一年教学秩序仍在恢复、教育资源仍不充分、又是偏居乡村联中的情况下,能实现这么高的升学率已经是不小的突破了。有了教学成绩的突破,我算是一炮打响,也得到了胡校长的肯定和表扬:“王老师在东白庙联中教学成绩就很突出,来到本校依然出色,确实了不得。”听到领导的表扬,我暗下决心,一定更加努力,取得更好成绩回报领导的鼓励和关心。</p><p class="ql-block"> 进入下半年新学期中秋节后的一个傍晚 ,几个老师晚饭后聚在伙房前闲聊(要待会儿上晚自习)。 闲聊中,胡校长表情中似乎想起了什么,就问我今晚有没有课,我回答没有。“那好,一块儿走走吧。”胡校长抬脚就往操场走,我不知胡校长找我有什么事,就快走几步跟了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操场上,胡校长一边走一边对我说:“王老师,你这半年多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满意,特别是抓班级和教学这一块儿,证明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教师,这说明当年李宗本部长的提议和公社教育组的推荐是正确的。下一步你要继续努力啊!”</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胡校长的话愣住了,他怎么突然提起当年我被推荐选拔的事呢?胡校长见我思忖,接着又说:“你能当上人民教师,除了你自身能力外,今生你应当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当时松柏公社武装部长李宗本。如果不是当年他到教育组提议推荐你,可能你就没有机会去诸城师范读书深造,所以李部长是你人生路上的伯乐,是你一生的贵人”。</p> <p class="ql-block">  为让我明了实情,胡校长就把1975年初夏公社教育组推荐选拔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为工农兵学员的事给我讲了一遍。当时胡校长在贺家店子联中任校长,同时又是公社教育组领导成员,推荐选拔全过程他都参与。他说有了李部长的提议,我才进入教育组的考察范围,否则没人提议恐怕失去这一上学的机会。最后胡校长说,之所以告诉我这些,是为他们当年的正确决策而感到欣慰,因为我的教学能力让他欣赏。</p><p class="ql-block"> 胡校长的一番叙说,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十年来的往事又一件件在我的脑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70年从五莲一中(当时叫五七红校)毕业的。我们村跟我一块儿毕业的有6人。在那个年代,学生毕了业除非靠父母关系及特殊情况才能有机会成为国家职工,否则回到农村,就只有当兵一条出路,即使有能进工厂的也只是合同工。我毕业那会儿,班里只有5个同学安排了工作,其中两个靠父母关系、3个靠库区政策照顾,而我们其他人都回到了农村。跟我一同毕业回东白庙村的其他5名同学的运气倒也不错,三年时间内有3个当了兵、1个被推荐上了学,还有一个被村里安排当了民办教师,只有我一个还没有出路,只能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跟社会员一起劳动。</p><p class="ql-block"> 我大叔是村里的党支书,他看到我回村后有文化又肯积极劳动,就对我有了一些器重,安排我当了村里的青年书记。担任青年书记后,我经常去县里、公社参加会议,平时还要干一些青年及团组织的工作,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不用下地劳动。</p><p class="ql-block"> 我这人天生乐观派,心思也没那么复杂,整天无忧无虑。村里有一批下乡知青,跟我年龄相仿,都是青春韶华,我跟他们很快志趣相投,经常在劳动之余或晚上聚在一起畅叙谈笑,一起唱我们少年时代的歌曲或动听的电影插曲。歌声伴随着欢声笑语,把我们在田间劳动带来的疲劳一扫而尽,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