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以下是关于石鼓书院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代衡州人李宽在石鼓山筑庐读书,初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78年),宋太宗赐“石鼓书院”匾额,使其正式成为书院。南宋时期,朱熹、张栻在此讲学,书院达到鼎盛,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书院屡经毁坏与重修,2006年衡阳市政府按原貌重修,恢复其讲学、藏书、祭祀等功能。</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书院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合江亭、禹王亭、忠节祠、</p><p class="ql-block">等。这些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飞檐翘角、白墙黛瓦,体现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合江亭为标志性建筑,可俯瞰湘江与蒸水交汇的美景,韩愈曾在此留下“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文化地位</p><p class="ql-block">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嵩阳书院、白鹿镇书院、岳麓书院齐名。</p><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墨客如范成大、朱熹、徐霞客等在此讲学、赋诗、题刻,留下大量文化遗迹。书院倡导“义利之辨”“为己之学”,强调儒家经典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了王夫之、曾国藩等众多名人。</p><p class="ql-block">特色景观</p><p class="ql-block">禹碑亭:内有大禹治水传说中的禹碑,碑文为蝌蚪文,至今未完全破译。</p><p class="ql-block">石鼓:山体形状如鼓,江水拍打石头发出鼓声,现石鼓为1965年仿制。</p><p class="ql-block">朱陵洞</p><p class="ql-block">:相传与南岳朱陵洞相通,为道教文化遗迹,属衡阳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现代功能</p><p class="ql-block">石鼓书院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衡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举办研学活动、文化表演、祭祀仪式等,传承湖湘文脉。游客可在此感受千年书院的历史底蕴,领略“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农历八月十六,于衡阳市石鼓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