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朱向前在萍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巽之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二千零二十五年的十月十二日,对于萍乡文艺界,注定是一个喜庆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上午,萍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蓝波湾花园酒店顺利召开。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文艺少将、著名文艺评论家朱向前,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爱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陆萍,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漆宇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喻志峰、刘瑜,市民政局相关科室、市文联全市性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和全体评协会员60余人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下午,“呈现与发现--张学龙文学作品评论集首发式暨创作座谈会”在萍乡市文化馆隆重举行。活动由萍乡市文联、湘东区文联主办,市评协、市民协、市作协、市文化馆承办。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文艺少将、著名文艺评论家朱向前,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爱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陆萍,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漆宇晴出席活动,全市文艺评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60余人参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萍乡文艺界的这两件盛事,朱向前先生都全程参与并讲话。以他曾经在中国文坛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以他现在仍在“潜滋暗长”的影响力,这无疑是其对家乡文艺界的巨大支持和鼓励!何况,他还慨然为刚刚成立的萍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书写了牌匾,这是异乎寻常的。当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出国访问,还拿他的书法作品当“国礼”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天上午的活动中,朱向前先生第一個發言,他主要談了一段自己的“文藝評論”經曆——去年底在宜春楹聯協會換屆會上即席發言中評价刀郎時,被某友悄拍并在視頻號轉發了三分鐘,當天下午的流量就突破了50万,第三天達到200万。以此為例,他提示了新媒體時代的文藝評論要及時關注熱點事件、作家和作品。江西省文联副主席倪爱珍女土作为文艺学博士,在发言时积极回响并高度赞同向前先生的讲话,认为萍乡的文艺评论家们应当持续关注文艺现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天下午的活动中,朱向前又是第一个发言,他首先從戰友角度肯定了張学龍执著筆耕近50年,體現了軍人的頑強與堅韌;第二是以巜凱丰傳》為例,嚴謹爬梳、發掘歷史細節,深入触摸歷史人物靈魂,凱丰在天之靈有知,當曰:学龍知我;第三是完成了挑戰工業題材詩意轉化的高難度動作。这是对张学龙先生50年文学生涯的高度评价:50年坚守不容易,凯丰知己不简单,诗意转化工业题材不寻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向前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尽管身在高位数十年,但他态度谦和,平易近人。不忘家乡的山和水,不忘故土的人和物。当天晚上,他在与萍乡一众文人雅聚时,讲古论今,随意臧否,不拘小节。他对“文学中年”的阿坚至为欣赏,认为阿坚既有文学情怀,又有家国情怀。于是,第二天清晨,阿坚“闻鸡起舞”,吐露自己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昨夜,湘赣边,文心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场为张学龙老师而设的雅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中翰”而暖意融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各位文友窃窃私语间,笔墨文章是话题,真情实感是底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席间,在朱向前将军的带领下,满座文朋豪情满怀,一声“祝中翰,事事旺”,是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亦是将满堂氛围推向高潮的生动注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汇湘赣边,情暖中翰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情是席间的诗,人是文中的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幸甚至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笔至此,我心有戚然。为甚?悔恨交加哦,如此令人心潮澎湃的盛会,竟未能倾情参与!虽然张学龙先生和敖桂明先生曾经邀约过我,虽然朱向前先生事后亦打电话询问过我,虽然我亦在研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但我“不在现场”已成不可改变的事实,已成无法弥补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知道,公元二千零二十五年的十月十二日,对于萍乡文艺界,注定是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朱向前先生见证了萍乡文艺界的两大盛事,并予以了坚定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朱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