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俗语之·高处人做贼】......

歐土·蓮🌸

<h1> <font color="#167efb">不知是效率优先、还是乡村越来越冇劳力(即有正常劳动能力的男女)了?好不容易习惯了几十年的“一年两道”(即一年收获早晚两季稻)的老家,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作一道”(即仅种一季中稻,又叫“一季晚稻”)。乡村的古稀老人,身体强健又闲不住的,依旧在田里劳作,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到年轻时;身体每况愈下的,或者崽女有两个活钱、又不想吃苦的,自然不再“脱脚【bò jūo】下田”(即从事农业生产)了。但他们都有一样的感叹:古好个垄田(即水肥条件好的隆中稻田),不要掻田(即有耕整机,不要传统的耕牛犁田、耙田)、不要莳田(即抛秧或直播,不再是传统的育秧和人工栽插)、不要打禾(即有收割机,无需一蔸蔸禾割倒再脱粒),作得两道作一道,可惜了这田。之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感叹,无非是他们亲历了打土豪分田地到户,又成立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再从生产队分田包干到户,直到当下又把田包给种粮大户。过去几十年的事恍若就在昨天,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抚今追昔、感叹世事难料?<br> 这“世事难料”,其实多半是想不到今天的文明与进步,当然也包括一些封建残渣余孽的死灰复燃。如今菜园里初长成的黄瓜不会有人偷了,田地里的瓜果也不用“打厂照”了,就是偶有孩子一时嘴馋进得园来了摘了瓜果,这果园的主人也断不会咋咋呼呼。而过去,就是自家孩子未经允许摘了瓜果都会以“偷”论处,受骂是必须的,挨打都有可能。倒退30年,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种西瓜,为的是增加现金收入。“打厂照瓜”就是一景。“打厂”,即在瓜地利于观察的一角栽下四根树杆,离地两三米处轧平台,以禾稿或茅叶盖顶。“照瓜”,即以那厂棚为阵地守住那瓜果不被人偷。当年小弟小,田地里的农活还难做,白天“照瓜”的担子就落在他肩上。有时大弟收工晚,接替小弟就更晚了。天气晴好还好一些,碰到风雨飘摇,可以想象得出小弟的各种难受,包括饥饿和蚊虫叮咬。一个夏季下来,小弟是被晒得又黑又瘦。那时我已经工作在外了,没有亲眼目睹小弟这个“照瓜少儿”的窘迫样子。在老家不再种瓜的多年后,邻居妇人说起她的崽儿时跟我家小弟一样“照瓜”被晒得墨黑,真操心长大了还是那个黑皮。我都忍不住要端详小弟是不是还残存了儿时“照瓜”的印痕。<br> </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偷瓜果,多半是因为嘴馋。如果不是“兴师动众”地偷,善良的乡村百姓一般都不会太计较。但是,如果田里的稻谷被偷,那就是“情节很严重”了!乡村习俗,深秋“打晚禾【ái wó】”(即收获晚稻)先是把黄熟的晚禾割倒成小堆,再堆成圆柱形的大堆。源于秋收时节太忙,山上要摘茶籽木籽(油茶籽的统称),土里要挖薯(那可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杂粮,弥补口粮不足),都得晴好天气。割下的晚禾归堆后可以挤早中晚的空脱粒。可以想象,先一天下午割到好晚割下的禾堆来不及团成大堆,一夜间不翼而飞了,那该是怎样的哭笑不得。分田到户初期的某一年,我那憨厚的大舅就遭遇了这等自古就不会有的恶俗。结果是大舅与大舅妈你骂我、我怪你,互相埋怨,乃至“扯【cà】一个大【hài】皮、整【dòu】皮”(即吵架得厉害)。有人同情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同仇敌忾这种无耻的“偷禾”。没有几天,就“传【háo】到”(即通过多个曲折传消息)了大舅的耳朵里。大舅一家少不了要与那无耻之人大吵大闹,不为这几但谷,只为出一口气,也为安民告示。那无耻之人哪里还会老老实实承认?百般抵赖,就连看热闹的都抱不平,看似劝架、实是骂那无耻之人:俗谚哇,“高处人【gàodángyín】做贼【zù cè】、低处人【dìdángyín】看【kàng】得;低处人做贼、高处人看得”!<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打厂照瓜”,应该是遵循“低处人做贼、高处人看得”的形式表现。那无耻之人的“偷禾”,则是自已为“高处之人”——半夜三更,借助星光,这割倒的禾又没有号谁的名字,担回了家就是我的了。可能也有半夜三更“出身”(即行窃)的谁,恰好在暗中看到了,盗也有道,只是更看不起这种无道之盗而悄悄地透出消息。所以这“高处人【gàodángyín】做贼【zù cè】、低处人【dìdángyín】看【kàng】得;低处人做贼、高处人看得”的含义,远不是“地势高低”的字面意义,至少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高层次的人有不良行为可能被低层次的人发觉。例如老总在娱乐场所的不雅或龌龊,很可能就会被娱乐的底层人认出。反之亦然;二是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或确实很聪明的人,觉得自己的勾当做得天衣无缝,不可能被别人知晓、破解,谁知偏偏就有某个认为最安全的环节被最不引人注意的蠢货张扬出去。反之亦然的莫过于那些体制内自以为是的“群众”,总想当然地认为“干部”没有那么多心思,察觉不了“群众”集体的智慧和创造而恶作剧。须知“干部”就是从“群众”中来的,之所以能成为“干部”就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只要想到这逻辑,就该懂得“干部”有时不点破个别“群众”那点破事,纯乎是一种“驭人术”。如果这乡村俗语“洗脚上岸”了,则可以表述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然乎?<br> <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 如今的机械收割,就是落下一包谷在田里,估计也没有谁去“捡”,更不用说半夜三更去偷。或有人笑说,如今就是有瓜果在田地里,家家娇贵的孩子就是再借给他几个胆也不敢摸黑去摘。</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