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盼望已久的汪兆骞老先生的《鲁迅正传》正式出版了。</p> <p class="ql-block">我很荣幸能为汪老的这本书配了钢笔画肖像线描选集,连同封面共十幅。</p> <p class="ql-block">汪兆骞老先生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编辑家,生于1941年,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得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原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鲁迅正传》《李叔同传》《梁启超在饮冰室》等二十多部作品。</p> <p class="ql-block">汪兆骞老先生已经84岁了,仍然写作不辍,每天要手写2千至3千的文字,精神矍铄,现在仍在全国各地到处去讲学。看来人老了,仍然有着高标准的追求,于健康是非常有利啊!我听说那些最长寿的阶层是科学家和学部委员们。</p> <p class="ql-block">我和汪老的结识已有几十年,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汪老对鲁迅先生的研究非常深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既伟大又普通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汪老对我的钢笔画肖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他在微信中告诉我:“12-14日到苏州子畏书院讲《鲁迅正传》,读者对附 本插图十分喜爱,皆云 是看到鲁迅画像中,最传神的了,真实而鲜活”。真的是过誉了,不敢当啊!</p> <p class="ql-block">在代序中引了一段茅盾谈及鲁迅研究中的问题:“鲁迅研究中有不少形而上学,把鲁迅神化了,把真正的鲁迅歪曲了。鲁迅最反对别人神话他,鲁迅也想不到他死了以后,人们把他歪曲成这个样子。鲁迅研究中也有两个凡的问题,比如说有人认为凡是鲁迅骂过的人就一定糟糕,凡是鲁迅赏识的人就好到底,我看并非如此,这类事情要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茅盾的评价值得我们深思。</p> <p class="ql-block">北大教授钱理群是一个一生研究鲁迅的学者,他说:“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而又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它”。</p> <p class="ql-block">我的一个老朋友在读完了汪老的《鲁迅正传》后,感慨的写道:“左铁你好!</p><p class="ql-block">前天下午取回了汪老的新作。</p><p class="ql-block">你说“估计你会感兴趣。”——你,懂我。</p><p class="ql-block">1967年至1968年,学业中断,百无聊赖。我扫视家里的书架,“封资修”的书籍早已慌乱地装了六个麻袋卖破烂了,只剩下马恩列斯毛和鲁迅。</p><p class="ql-block">我选择读鲁迅,却不喜欢他的文学专论,当年,我曾急忙地去翻找那篇《纪念刘和珍君》,以排解心中的悲愤。</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仅用了两天时间就饿虎扑食般地看完了这部35万字的巨作。</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囫囵吞枣,终于等来了正本清源、答疑解惑的补救机会。</p><p class="ql-block">我感叹于文人著书的艰辛:为了捋清这位好战的“投枪与匕首”几十年间触发的每一个笔墨官司的背景、事由和过程,作者翻阅了几乎所有相关人物的文章甚至各自的身世,以相互印证事实,以还原历史真相。</p><p class="ql-block">这个工程太浩瀚了!</p><p class="ql-block">至此,也才让我明白了当年的是非与曲直。</p><p class="ql-block">我钦佩于汪老的胆魄和气节。</p><p class="ql-block">其实,对汪老的这种印象和评价是在十多年前就有了的。当年一位老友带我到了汪老师的家里,记得那时他正在著述《民国清流》。</p><p class="ql-block">当时就令我诧异和佩服:民国,文人,绅士……这都是敏感区域,甚至是高风险的创作禁区啊!</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汪老的视野与触角指向了百年来被奉为最具民族性、最赋“正能量”的伟大人物!</p><p class="ql-block">还竟然敢于对“文化旗手”作出以下的评价——鲁迅一生结怨太多,一是他为人多疑,二是他总自我感觉良好,三是他为人不算厚道,无端骂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由此,圆满地在“非凡”与“平凡”之间划上了一个准确无误的“=”号!</p><p class="ql-block">也让读者合页之后服气地自语一句“嗯,的确,这才是正传。”</p><p class="ql-block">此外,这本书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也很高。它会让读者联想到许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代问汪老好!”</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和老友对话的摘录。</p> <p class="ql-block">能为汪老的这本书配图,是我的幸事!</p> <p class="ql-block">我还曾经为汪老的《民国清流》七卷本配过图,也是这种钢笔乱线描的肖像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