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捞面”

长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朱阳关是豫西卢氏县西南“千年古镇”,小镇依山傍水,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捞面”是家乡重多传统面食的一个品相,在老家顺口称“捞面条”,具体可分为“肉丝老面”、“鸡蛋捞面”、“豆腐韭菜捞面”、“炸酱捞面”和“酸菜捞面”,可以选小麦面粉或其它杂粮面粉做为原料做面条。传统做法就是把面条放开水锅里煮熟,往锅里加点温水降温,然后把面条捞出放入炒菜和蒜葱料汁,即可开吃。</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老家,“捞面条”也通常作为招待亲朋宾客和节日餐膳。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肉丝捞面”或“鸡蛋捞面”了,也可以在菜里曾加点黑木耳、香菇、猴头菇之类的当地珍稀特产。</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家里,“捞面条”除了节日餐膳和招待宾朋,记意最深刻的就是妈妈亲手给我们做的“生日喜面”了……</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全家:奶奶、爸妈、大哥、三个姐姐、我和妹妹共九口人,在当时算是大人口之家。奶奶七十多岁,身体不太好,爸爸在公社(现在称镇政府)水力发电厂上班,妈妈和大哥、大姐在生产队劳动,因人口多劳力少,是本生产队里的长期“缺粮班”(人口小一点没有劳动力的叫“缺粮户”)。那时候,生产队的粮食总是不够吃,</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度过来年开春的饥荒,爸妈必须提前做出节俭用粮计划。年前几个月天短夜长,除小节日外,全家人基本一日两餐。来年开春就更不用说了,粮食不够就拿红薯干顶。但是,不管生活多艰难,妈妈给我们全家立下的一个特殊规矩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她亲手给我们全家每个人生曰做的“捞面”(“豆腐韭菜捞面”和“酸菜捞面”)。妈妈说:长辈的生日“捞面”叫“寿面”,祝长辈健康长寿,我们姊妹几个的生日“捞面”叫“喜面”,喻意我们喜乐安康,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很小,每当妈妈做“捞面”条的时候,我总是两个小手把着案板边看着妈妈和面、揉面、擀面、切面,并时不时的问妈妈:“妈妈,啥时候是你的生日啊?”…“你今天擀的是黑面(杂粮面)还是白面(小麦面)呀”,妈妈总是停下手中的活儿,笑咪咪的对我说:“白面呀”…“妈妈没有生日的”…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妈妈并不是没生日,她是为了把更好的留给我们……</p><p class="ql-block">时光如飞。爸妈早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生活条件今非昔比。但家乡的“捞面”永远是我面食的首选,永远也不会忘记妈妈为我们做“捞面条”的初心。</p><p class="ql-block">2025.10.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