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深处有担当,一观《灼灼韶华》有感

花青素

<p class="ql-block">文字‖花青素(武汉)</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60354</p><p class="ql-block">音乐‖【野心家】《灼灼韶华》</p><p class="ql-block"> 影视曲</p> <p class="ql-block">当《灼灼韶华》的片尾旋律响起,褚韶华站在“华韵堂”药铺前,望着漫天飞雪里匆匆运送药材的身影,眼底映着的不仅是民国乱世的烽火,更是一代国人藏在青春韶华里的担当。这份担当从不是振臂高呼的口号,不是刻在碑上的誓言,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坚守,是刻进生命轨迹的抉择,是在风雨飘摇中攥紧拳头不肯松开的执着。它像药铺里静静煨着的汤药,初闻只觉平淡,细品方知醇厚,在时光深处绽放出比灼灼芳华更动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褚韶华的担当,始于方寸药铺的烟火气,终在时代洪流里沉淀成家国底色。1916年,她还是扎着麻花辫、穿着粗布衫的姑娘,为救重病的兄长,咬牙扛起无爱的婚姻,嫁入陈记药铺。这是对亲人的担当——哪怕前路未知,也要用单薄肩膀为家人遮风挡雨。婚后她凭借聪慧获得陈父赏识,执掌药铺管理,从辨认药材到摸索“九蒸九晒”“蜜炙”等炮制工艺,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恳切。可好景不长,陈父与丈夫陈大顺意外离世,族亲觊觎产业,对着“未生养的寡妇”百般刁难,她却在祠堂拍着桌子宣告:“这药铺是救人性命的根,我守定了!”那一刻,她的担当从“为家人”转向“为信念”,顶着“女子抛头露面”的非议,亲自去码头对接药材商,硬生生撑起了濒临崩塌的药铺。</p> <p class="ql-block">这份担当最动人的底色,是对“国药”二字深入骨髓的敬畏。彼时上海滩假药横行,有药商劝她掺劣质药材降低成本,她当场把掺假当归倒进河里,斩钉截铁地说:“药是救命的,不是谋财的,砸了招牌事小,害了人命事大!” 她改良的“玉容粉”凭古方打响名气,却拒绝为追求利润缩减工序,药铺里的药碾子皆是实物,药材标签考据严谨,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传统的敬畏。当她在上海重开药厂,面对日商“合作生产西药”的利诱时,更是直接撕碎合同:“我这药铺卖的是国药,守的是中国人的骨气!” 这份坚守让“商道”与“道义”完成了最动人的重叠。</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在“私利”与“大义”面前的清醒抉择。剧中“万灵丹”秘方的处置堪称点睛之笔——这剂能换十条黄鱼的药方,是她翻盘的资本,却也成了日商觊觎的目标。小学徒心疼不已,她却淡然将药方折成纸船漂走:“换完黄鱼,明天日本人让你拿药换命,你给不给?” 一句话道破担当的本质:不是没有取舍的痛,而是明知代价仍选良知。淞沪会战爆发,她更是散尽积蓄将药厂转型为医疗物资工坊,冒着炮火穿越封锁线送药,连亲手熬制的汤药里都煮着“舍利取义”的决心。从抵制假药的“小家之守”到支援抗战的“大国之担”,她的成长轨迹与民族命运完美同频。</p> <p class="ql-block">褚韶华的担当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普通人在乱世中的灵魂共鸣。经营奇才闻知秋表面“亲日”,实则是深夜联络同志的地下工作者,他“爱你却要推开你”的隐忍,让信仰担当有了最细腻的注脚;田大少从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到炸厂也不卖产业给日本人的实业家,用现实捶打完成了“灵魂重铸”;就连曾因嫉妒投靠敌人的康二妞,最终也用生命赎罪——日本人搜捕时,她一把将褚韶华推下水,自己抱着空药箱引开追兵,枪响时栽进弄堂垃圾堆,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女性互助”的重量。还有背着药箱走向深山的程辉,深夜为伤员缝补衣物的陈二奶奶,这些角色没有惊天壮举,却用各自的选择拼凑出乱世的“担当图谱”:所谓责任,不过是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向前一步”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更可贵的是,剧集让担当卸下了“完美英雄”的滤镜,多了烟火气的真实。褚韶华并非天生无畏,丧女之痛时,她对着丈夫牌位流泪颤抖,怕守不住药铺更怕连累旁人;面对药厂被炸的废墟,她在暴雨中崩溃嘶吼,却在天亮后重新竖起“华韵堂”招牌,说“只要人在,咱中国的药香就断不了”;逃亡香港时,她一身磨破袖口的男装,带着宁波口音跟英国佬砍价,把“angelica”念成“安吉利卡”,狼狈却坚定。田大少也曾在亏损时想过退缩,程辉面对瘟疫时也曾躲在药棚发抖,但正是这些犹豫与恐惧,让“担当”二字更显珍贵——不是没有软肋,而是为了信念愿意把软肋炼成铠甲。</p> <p class="ql-block">热依扎的演技为这份担当注入了灵魂张力。初嫁时眼里藏着礼教束缚下的倔强,执掌药铺后温婉中透着果决,丧女之痛时颤抖的指尖比嘶吼更具穿透力。她用层次丰富的表演,让褚韶华的每一次抉择都扎实可信,也让观众读懂:真正的“大女主”魅力,从来不是悬浮的人设堆砌,而是对责任的坦然扛起。剧中对中医药文化的还原同样见初心,从药铺陈设到炮制技艺,从药材辨识到药方传承,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创作的诚意,甚至让中国中医药博物馆真的翻出“万灵丹”原方展出,让剧里的担当照进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剧集收官时,褚韶华在香港药材市场站稳脚跟,袖口虽旧,眼神却亮。她或许没能改变乱世格局,却用一生守住了“国药”与“人心”。这恰是《灼灼韶华》最深刻的启示:韶华易逝,但藏在深处的担当永不褪色。无论是乱世中守药铺的褚韶华,还是如今在岗位上坚守的普通人,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责任——可能是医者的救死扶伤,是师者的传道授业,是普通人的诚实守信。</p> <p class="ql-block">正如那粒沾了烟火气的万灵丹,担当从不是精致的勋章,而是灰扑扑却滚烫的坚守。只要心中有责任、有坚守,平凡人的韶华里,也能绽放出穿越时光的灼灼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