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狼牙山,古称郎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所以又被称之为狼牙山。狼牙山本来名气不大,然而经历过1941年9月25日那一场阻击战斗之后,因“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而声名远扬,现在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到此观光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我再次来到狼牙山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狼牙山作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竞秀”,号称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峰海拔1105米,其它的峰头海拔大都在500~800米。景区主要景点有莲花峰、棋盘陀、石棋盘、勇士陈列馆和壮士纪念塔等。</p> <p class="ql-block">从棋盘坨上来,峰回路转,能看到顶上那个纪念塔了。这儿就是上山的最后一段路了,这条英雄路用数字记录了他们所在的集体,一共有五阶107级,第一阶19级,第二阶41级,第三阶9级,第四阶25级,第五阶13级。寓意是纪念1941年9月25日,7连6班五位战士与日寇顽强战斗。站在纪念碑前,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又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六班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为了不让日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利用地形节节阻击、边撤边打。经过激烈战斗,五位战士成功将敌人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他们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五位战士无所畏惧,决定慷慨就义。“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年仅21岁的班长马宝玉坚定地说道,武器也绝对不能留给敌人。就这样,五位战士毁掉枪支,一声声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一跃,毅然跳下了悬崖,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悲歌。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山腰树枝上身负重伤,后由群众救出,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传开后,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志。边区军民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先后作战800余次,粉碎了日军消灭边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狂妄企图,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千阶步道铭忠骨,每步攀登皆敬仰。</p> <p class="ql-block">足踏烽烟路,牢记英雄志。</p> <p class="ql-block">踏响英雄路,唱彻太行歌。</p> <p class="ql-block">五壮士跳崖处在小莲花峰,建有铁架标记。在我看来,狼牙山五壮士做出牺牲的抉择,远远早于子弹打光石头扔完的那个瞬间。他们接受掩护我军主力和群众撤离这一任务时,就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他们用自杀性的拖延战术牵制日军,准备好了时刻为国捐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和宋学义。通过铭记,让先烈生前浩气千秋永在,事后英名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由党和边区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方柱体“狼牙山三烈士塔”,1958年更名并重建塔式“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86年第三次修建纪念塔,塔身造型为中空五棱柱体,代表着五位英雄。作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典型阻击战中涌出来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成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标志性事件被写入教科书及影视作品广泛传播,成为抗日精神的重要象征。2009年五人集体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25年9月3日,其军旗参与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p> <p class="ql-block">登顶望山河,忠魂伴日月。</p> <p class="ql-block">登顶狼山见风骨,翻腾云海壮胸怀。</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狼牙山脚下,五位壮士的雕像巍然矗立,如同不朽的精神丰碑,向世人昭示着中华儿女宁折不弯的民族气概。来自五湖四海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接受心灵的涤荡与精神的升华。“英雄一跃壮山河”的浩然正气,穿越时空,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血脉中生生不息,绽放出永恒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