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过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人,谁也忘记不了善良纯朴、勤奋好学、为革命献身的青年作家柔石。柔石原名赵平复,一九O一年生于浙江宁海县。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不但能写诗、写戏、写小说,而且还能搞翻译,而最出名的作品要算是长篇小说《二月》了。柔石牺牲时只有三十岁,可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和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柔石的祖辈都是读书的,可称得上“书香门第”,但到他出世时,家境已经没落了。由于家中生活困难,他到十岁才进小学。他深知家中供他读书不易,因而学习非常用功。小学毕业后,由于生活所迫,他只能休学一年,直到一九一八年夏才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一九二三年,他师范毕业了,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及帮助妻子读书,他放弃了升学的打算,不得已于一九二四年到慈溪县普迪小学当教员。柔石虽然工作繁忙,家庭负担重,但他从不放弃钻研文学,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疯人》。</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五年,柔石怀着极大的求知欲,依依不舍地离别了母亲,千里迢迢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当了一名旁听生。他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常常以大饼油条充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情绪。他经常听鲁迅先生讲课,还利用课余时间搞创作,写了诗《战》。</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六年,柔石回到家乡,先后当过中学教员、县教育局长。有人找他开后门,想当个小学校长,送他一只火腿,他坚决不收。由于他为“官”清正,家中一贫如洗。过多的操劳使他常常吐血,但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动摇他钻研文学的决心,他写出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愤怒地控诉和抨击了黑暗的旧社会。</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四月,宁海群众在亭旁举行暴动,柔石被牵连,因而不得不离开双目失明的老母,逃往上海,住在北四川路东横桥景云里,离鲁迅先生家只有四、五家门面。据鲁迅先生回忆,他整天“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功夫不负有心人,柔石终于获得了文学上的丰收。他写出了小说《三姊妹》、《二月》、《希望》、《为奴隶的母亲》;独幕剧《在盗船中》;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诗《血在沸》;翻译了高尔基的《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还翻译了《丹麦短篇小说集》、《关于托尔斯泰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等三十六人在上海东方旅馆开党内秘密会议,被叛徒唐禹出卖,他们被捕了。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中,他视死如归,尽管敌人百般催残,他还坚持跟诗人殷夫学德文,准备长期与反动派斗争。</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夜,朔风怒嚎,寒气迫人,柔石等革命作家,昂首挺胸,奔赴刑场,壮烈牺牲了。柔石牺牲虽然离现在很多年了,但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为革命勤奋好学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