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喀纳斯是阿勒泰最著名的景区。这是一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神的自留地”的地方。去看过那里的秋色,真的是名副其实。</h1> <h1> 白哈巴、喀纳斯、禾木三个景区分别属于哈巴河与布尔津两个县,相隔也不近,但三个景区连为一片,都叫喀纳斯景区,从贾登峪那里出发都可以到达。</h1> <h1> 从白哈巴到喀纳斯,要乘坐景区间的交通车。从这条线路进入喀纳斯,就不需要在贾登峪那里排长队等车了。</h1><h1> 路上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眼睛不够用了。</h1> <h1> 快到喀纳斯时,坐在另外一侧的游友拍下了喀纳斯村的全景。</h1><h1> 喀纳斯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有最典型的西伯利亚云杉冷杉林,秋天里这些树木的叶片逐渐呈现出红色、明黄、褐黄、绿色等五彩斑澜迷人秋色,很是漂亮。所以有“神的自留地”的美誉。</h1> <h1> 住在湖边小木屋。房间很好,用品齐全,一次性浴巾、毛巾、马桶套都有,可惜环境差了点,有的地方还是泥泞的小路。领队说,这种小木屋1680间/天,还是七月份预定并付了全款的。</h1><h1> 喀纳斯主要有三个看点:登上观鱼亭俯瞰喀纳斯湖和喀纳斯村全景,眺望新疆最背的阿尔泰山脉最高峰友谊峰;喀纳斯湖和喀纳斯沿湖沿河木栈道;还有著名的喀纳斯三湾景色。</h1><h1> 登上观鱼亭是我的愿望。虽然1068级台阶有些吓人,但我家先生曾对我说过,台阶并不太陡,很好走,我能登上去。但那天下雨,观鱼亭关闭了。也好,不用纠结了。</h1><p class="ql-block"> </p> <h1><p></p><p> 中饭后乘交通车去喀纳斯湖。</p><p>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p> 来到喀纳斯湖,云雾漂浮在湖面上,在云雾下隐约可见山峦上黄绿相间的树林。 <p> 虽然与蓝天白云时的湖的颜值有差距,但云雾中的湖却多了几分宁静与神秘。</p><p> 下图来自网络</p></h1> <h1> 喀纳斯湖发源于阿尔泰山友谊峰、奎屯峰南侧冰川融水汇聚,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5.73平方千米,湖泊最深处高程1181.5米,湖深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内陆淡水湖,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的“水怪”传说给喀纳斯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span></h1><h1> 那天我发了朋友圈,有朋友留言调侃:“看到水怪了吗?”我回答:“人太多,水怪也吓跑了。”</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1> 原是奔着喀纳斯湖的全貌而来,却被一场不期而遇的浓雾拦在了观景台。站在湖边远眺,往日里湛蓝如宝石的湖面完全隐在了白茫茫的雾霭中,只偶尔有风掠过,掀动雾纱一角,露出湖岸线模糊的轮廓,像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转瞬又被雾气重新裹紧。</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雾太大,我们放弃了坐游船。在湖口处拍了几张照片,便沿着喀纳斯河边的木栈道一路欣赏。</span></h1> <h1> 喀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主要支流,源头就是喀纳斯湖,流经布尔津县后改叫布尔津河,后注入额尔齐斯河,最后流入北冰洋。</h1> <h1> 沿着栈道往下走,脚步刚踏入河谷,便被满目的秋色撞了个满怀。</h1><h1> 雾霭不像山顶那般厚重,在这里化作了轻盈的纱,缠绕在金黄的白桦树与深绿的云杉之间。白桦树的叶子已经熟透,像撒了一把碎金,雾气漫过枝头时,金色的叶片便沾了水汽,愈发鲜亮;云杉的针叶则凝着细小的水珠,顺着枝干往下滴,落在栈道旁的枯叶上,“嘀嗒”声在安静的河谷里格外清晰。</h1> <h1> 突然,天空飘起了像春天的细密雨丝。雨不算大,却足以让湖山之间的秋色浸润得愈发浓郁——白桦林金黄欲滴,云杉墨绿深沉,湖水在雨幕中泛着清冷的幽光。</h1> <h1> 我们打着伞,沿着喀纳斯河边的木栈道慢慢走着,河水的碧绿在雨中显得格外沉静,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雨滴打在落叶上的沙沙声,与河水的潺潺声交织成曲,竟比晴日里更多了几分曚昽的诗意。</h1> <h1> 这场秋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干脆。不到二十分钟光景,云开雨歇,被洗涤过的山林清新如画。</h1> <h1> 栈道依着喀纳斯河蜿蜒,河水在雾中是淡淡的青蓝色,水流不急,却带着山间的清冽,偶尔遇到浅滩,水底的鹅卵石隐约可见,石缝里还嵌着几片被水流冲来的秋叶,鹅黄的、橙黄的,像给河底铺了层碎彩纸。</h1> <h1> </h1><h1> 坐下来歇一歇。</h1> <h1> 雾气贴着河面飘,时而聚成一团,将河对岸的树林笼成朦胧的色块;时而又散开,让阳光漏下几缕,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映出细碎的光斑,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像是雾里藏了星星。</h1> <h1> 站下来,用流水快门拍了几张河水,青绿色的水颜色更深了。</h1><h1> 那河水淌得像块融化的翡翠,石头在里头泡久了,倒像是被光阴磨软了边角,泛着白光。岸边的树把叶子染成金橘色,风一过,就有几片扑进水里,跟着浪摇摇晃晃往下漂。</h1> <h1> 踩在木板上,脚下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惊飞了枝头的小鸟——那鸟儿羽毛是灰褐色的,扑棱着翅膀掠过雾层,只留下一道模糊的影子,便消失在树林深处。</h1><h1> 停下来深呼吸,空气里满是湿润的草木香,混着秋叶腐烂的微甜,还有河水的清冽,吸进肺里,连带着旅途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h1> <h1> 看到了一座桥,走到领队给我们划定的行走终点了,从这里往上走,就到我们住的小木屋了。</h1><h1> 这时,雾气渐渐淡了些。阳光穿透云层,在河谷上方织成一片金色的光网,雾粒在光里变得清晰可见,像无数细小的钻石在飞舞。</h1><h1> </h1> <h1> 这时再看河岸的树林,层次忽然分明起来:最外层是金黄的白桦,中间是中国唯一可见的西伯利亚云杉冷杉,靠近河水的地方,还长着几丛暗红的灌木,三种颜色在雾与光的交织中,既不浓烈刺眼,也不黯淡无光,反倒透着一种温润的仙气,仿佛走进了童话里被施了魔法的森林。 </h1> <h1> 以为没见到喀纳斯湖的全貌是遗憾,却没想到这场雾,竟让我们遇见了喀纳斯最温柔的一面:藏在云雾里的朦胧与仙气,才是喀纳斯给我们最特别的馈赠。</h1><h1> 站在桥上,居然能看到山顶上的观鱼亭。这个高度,以我的体力应该不难登的,留个遗憾吧。</h1> <h1> 计划着第二天清晨去三湾看云雾。这里要吐槽一下喀纳斯景区的管理了,太不人性化了。住在景区的的人,很多是奔着清晨去神仙湾看日出云雾的。但交通车要九点才上班。于是大家只好打私家车黑的前往。</h1><h1> 去之前我曾经问过喀纳斯旅行主播,回答我打黑的都是每人50元,几乎所有的餐馆老板那里都可以预约。可是我们那家老板心太黑,居然要收100元。我不想为难领队就没说破,还是掏钱吧。</h1><h1> 次日凌晨四时,我们便起床去吃早餐,头天晚上收打黑的钱时老板说好的牛肉面变成了鸡蛋面。</h1><h1> 乘着私家车赶往神仙湾,五六分钟的车程,五人一车,来回两趟就赚了1000元。在那里,挣钱也太容易了。</h1><h1> </h1> <h1> 凌晨六点的神仙湾,像一口被打翻的墨缸,漆黑一片,只有行人的手机的手电筒在黑幕里晕开微弱的光圈。</h1><h1> 我们背着大包徒步登上观景台,到达那里发现不少摄影师已经架起三脚架,在寒风中等待着黎明。</h1><h1> 过了不久,天微微有点亮了,下面的喀纳斯湖隐约可见。我随手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但华为手机却能把黑夜拍成黎明。</h1> <h1> 想不到我居然拍了两幅蓝调照片,太高兴了。</h1> <h1> 那天的云雾格外厚重,如乳白色的海潮淹没了整片山谷。期待的日出迟迟没有出现,山峦、树林都隐没在茫茫白雾中。</h1><h1> </h1> <h1> 我支起三脚架拍了一个延时。云雾飘快速地过来,一会儿将整个山峰隐藏,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会儿又云开雾散,魔幻的景色。</h1> <h1> 一会儿雾气又如一条白丝带缠绕在山腰。</h1> <h1> 云雾开了一个小口。听到一位摄影师对同行说:太阳出来吧,只要一分钟,我们就有惊喜啦!真是执着的摄影人!</h1> <h1> </h1> <h1> 在上面拍了不少照片了,看着都差不多。眼看不可能见到阳光了,我们便走下山去。</h1> <h1> 就在我们几乎要准备转身离开那里的刹那——云雾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一束金光如天启般直泻而下,照在了对岸的山顶端,那里出现了一丝细细的金光。</h1> <h1> </h1> <h1> 半山腰的光线也明亮起来了,秋叶的金黄与阳光的金色交融在一起,如同梦幻中。我赶紧给侯老师拍下了一张背影。</h1> <h1> 意想不到的惊喜是一束阳光不偏不倚地照在对岸的山尖上,这种特殊的日照金山格外珍贵。</h1><h1> 赶快叫侯老师转过来,给她拍最美的照片,等到她给我拍的时候,已经很淡了。这真的是瞬间的美丽呀!</h1> <h1> 后来杨老师说她拍到了五座金山,侯老师也说相册里有六座金山,我很羡慕。回家翻相册,我居然也拍下了两张,只是很淡,当时没在意。<p> </p></h1> <h1> 后期制作一下,还是美美的呀。</h1><h1> 这不是雪山的冷峻金顶,而是秋日山林特有的温暖辉煌——山尖的白桦林的每一片叶子都在发光,变成了真正的“金山”。这转瞬即逝的奇迹,让所有等待都变得值得。满足了!</h1> <h1> </h1> <h1> 乘车去月亮湾,这里的秋色更浓,只是观景台不大,人却很多。</h1><h1> 还没走到观景台就赶紧拍了,一看,角度不对。</h1> <h1> 云雾海缠绕在山上,但近处已经亮了许多。</h1> <h1> 走到观景台上,那里长枪短炮的架着,根本走不进去。等了一会儿,最右边的摄影师看到了,给我们让出了位置,拍了几张角度稍好的照片和一个小视频,感谢了!</h1> <h1> 那条著名的弯月形河湾静静躺在山谷间,像是弯弯的翡翠,两侧的山林黄绿相间,宛如一幅未干的油画。</h1> <h1> 从月亮湾那里可以从栈道下去走到河边,一直走到卧龙湾。据说这一段风景特别漂亮,路程也不远。可惜我们背着大包小包,总不方便,只好返回乘交通车去了。</h1> <h1> 这时候,从贾登峪进入景区的人流才到喀纳斯换乘中心,他们要先去观鱼亭或者喀纳斯湖边,下午才会到三湾,然后从这里出景区。那些摄影师则还在河边呢,我们的速度显然太快了,所以交通车上没几个人。</h1> <h1> 抵达卧龙湾时,晨雾还未完全散去,轻柔地缠绕在河湾上空。</h1><h1> 河水中的沙洲形如卧龙,在飘渺的云雾间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神秘。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秋色如酒,醉了一整个山谷。</h1> <h1> 我们横的竖的拍了许多照片,却纠结着拍不出漂亮的全景。</h1> <h1> 这时阳光已经透过薄云照射下来,景色变得更为明亮了。</h1><h1> 终于能看清楚倒影了,湖水将山林的斑斓融进了自己的怀抱。</h1> <h1> 我们在这里打个卡,在家乡38度的深秋时节,我们在那里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虽然这时已经不再像凌晨那样寒冷,但此时放衣服也成为难题,只好就穿身上了。</h1> <h1> 我们在那里歇息了一会,将厚厚的羽绒衣折起来放好,看到团里的老师们陆续来到。</h1> <h1>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天晴起来了,又转身拍了几张照片。</h1><h1> 在这里,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给了我们惊喜:</h1><h1> 没去成观鱼亭,也没看到蓝天白云下的喀纳斯湖,甚至没有到过喀纳斯老村,但藏在云雾里的曚昽与仙气,才是喀纳斯赐予我们最特别的馈赠。</h1><h1> 秋天的喀纳斯真的是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