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华小学三年级四班的班会课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名家故事我来讲”活动热闹开场。刘佳铭、额日赫、贺皓冉、李诺伊、赵嘉佑五位同学化身“故事小主播”,带着精心制作的PPT依次登场。教室里洋溢着童真的欢笑与求知的热忱,仿佛一颗颗小小的数学种子,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讲台前,那个穿蓝校服、系红领巾的刘佳铭挺直了背,目光坚定地望向电子白板上“目录”二字。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白板上的“生平简介”“数学巅峰”几个字,不只是标题,更像是通往伟大心灵的钥匙。他轻点遥控器,画面一转,华罗庚少年时在杂货铺记账的身影浮现出来——原来,数学的起点,也可以是烟火人间的一笔一画。</p> <p class="ql-block">贺皓冉走上讲台,屏幕切换到“华罗庚的故事”。背景是一幅温暖的插画:旧式店铺里,少年伏案演算,窗外是朦胧的江南夜色。他讲起华罗庚因病致残仍坚持自学的往事,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墙上的国旗静静悬挂,仿佛也在倾听这段不屈的奋斗史。那一刻,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一颗滚烫的心在黑暗中执灯前行。</p> <p class="ql-block">“从杂货铺到数学殿堂”,这句标题刚一出现,教室里就响起一阵轻叹。站在讲台前的小男孩穿着黄蓝相间的运动外套,双手背在身后,神情专注得像个真正的小学者。他讲述华罗庚如何靠一本《微积分》自学成才,如何在战火纷飞中写下《堆垒素数论》。台下孩子们屏息凝神,有人托着下巴,有人悄悄翻开笔记本,记下那句打动他们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p> <p class="ql-block">当“爱国情怀与科学贡献”这几个字亮起时,整个教室的氛围似乎都庄重了几分。演讲的孩子声音清亮:“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来为祖国服务’。”话音落下,掌声轻轻响起。那一刻,数学与家国情怀悄然交融,像春风拂过心田,唤醒了少年心中最朴素也最崇高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轮到讲牛顿时,课堂气氛又活泼起来。孩子手持教鞭,指向屏幕上的卡通画面:苹果树下,牛顿被砸中脑袋,头顶冒出一个大大的“?”。“你们知道吗?这个苹果,其实没真的砸中他!”他调皮地眨眨眼,引得全班哄笑。但他随即正色道:“可正是这个‘为什么’,让他开始思考万有引力。”笑声渐息,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眼神——原来,伟大的发现,始于一个好奇的问号。</p> <p class="ql-block">从数学家攻坚克难的科研经历,到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枯燥的数学史转化为趣味十足的故事。额日赫讲述时模仿数学家思考的神态,眉头紧锁、手指轻点太阳穴,引得台下阵阵欢笑;李诺伊则结合PPT中的公式推导图,一步步带大家走过高斯求和的思维路径,让大家直观感受数学逻辑的魅力。“1+2+3+…+100=?”当这个经典问题出现在屏幕上时,不少孩子已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我知道!是5050!”</p> <p class="ql-block">李诺伊站在讲台前,屏幕上是华罗庚晚年的照片,目光深邃而温和。她轻声说:“他说,‘面对悬崖,一百条路随你选择,但只有一条通向光明。’”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教室安静极了,连墙上的时钟都仿佛放慢了脚步。数学,原来不只是解题,更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信念与选择。</p> <p class="ql-block">李诺伊女孩讲述华罗庚的成就时,特意放慢语速:“他在数论、矩阵几何、偏微分方程都做出了世界级贡献。”她顿了顿,“可你知道吗?他只有初中文凭。”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许多孩子眼中的不确定。原来,起点不高不可怕,只要心中有火,脚下有路,谁都可以走向属于自己的数学星空。</p> <p class="ql-block">台下同学听得兴致盎然,时而认真记录,时而举手提问,课堂氛围热烈又专注。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了解了数学名家的学习精神,更在心中种下了“爱数学、学数学”的种子,为校园数学文化活动月增添了一抹亮色。下课铃响了,却没人急着离开。有人还在讨论高斯小时候是怎么快速算出1到100的和,有人围在讲台边问:“下一个讲祖冲之吗?我想知道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赵嘉佑站在电子白板前的男孩指着那道“1+2+3……+99+100=?”的题目,笑着说:“这不是靠 brute force(蛮力)加出来的,而是靠智慧。”他一步步拆解高斯的思路,用配对法让数字跳舞。孩子们眼睛亮了起来——原来数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思维冒险。</p> <p class="ql-block">赵嘉佑讲述高斯的故事时,屏幕上出现了《算术概论》的封面。他说:“这本书,被称为‘数学家的圣经’。”他语气里带着敬意,“而写这本书的人,19岁就发现了正十七边形可以用尺规作图。”台下一片惊叹。有人小声说:“我也想当数学家。”这句话轻得像风,却重重落在每个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教室里响起少先队队歌的旋律。孩子们面向国旗敬礼,眼神清澈而坚定。黑板上写着“强国复兴有我,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数学的故事讲完了,但它的回响才刚刚开始——在这些稚嫩的心灵里,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正悄然融合,化作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整齐站立,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他们不只是在听故事,更是在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华罗庚、牛顿、高斯……这些名字不再只是课本上的符号,而是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星辰。数学,不再是遥远的学科,而是属于每一个好奇、坚持、勇敢追问“为什么”的孩子的光。</p>